司马承祯介绍和司马承祯诗词大全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唐道士。洛州温人,字子微。法号道隐。事潘师正,传习辟谷道引术。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则天、睿宗时曾迎入京。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善篆、隶,书法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以三体写《老子》石经,刊正文句。初,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卒谥贞一先生。有《修真秘旨》等。 ▶ 2篇诗文

诗人介绍

唐道士。洛州温人,字子微。法号道隐。事潘师正,传习辟谷道引术。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则天、睿宗时曾迎入京。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善篆、隶,书法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以三体写《老子》石经,刊正文句。初,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卒谥贞一先生。有《修真秘旨》等。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相关诗文

答宋之问

形式: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收藏 司马承祯 《答宋之问》
复制 司马承祯 《答宋之问》
类型: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形式: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着物,邪障那边生。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收藏 司马承祯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复制 司马承祯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