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子介绍和孟子诗词大全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
复制作者 孟子
猜您喜欢

题广信府李经历仲谋所藏画 其六 爱莲图

形式:

炎天水面独摇风,谁识先生梗槩同。 不是棹歌明月夜,袜罗清浅湿香红。

复制 郑真 《题广信府李经历仲谋所藏画 其六 爱莲图》
类型:

题韩允传所藏钱舜举山居图 其一

形式:

烟雨春深拥翠螺,山人独赋考盘阿。 柴门有客频相问,泉石生涯奈汝何。

复制 郑真 《题韩允传所藏钱舜举山居图 其一》
类型:

送柴教谕

形式:

玲玲琚佩飒天风,三载宫墙教育功。 馆阁名高霄汉表,山川妙入画图中。 云生晓席芙蕖动,日射春盘苜蓿空。 书满却看胜荐剡,未应皓首叹飞蓬。

复制 郑真 《送柴教谕》
类型:

龙舟戏水曲

形式:

千里晴波汴河凿,万丈虹桥依楼阁。 龙船锦䌫驾风来,五色腾骧骇鲸鳄。 河伯深宫执玉朝,鲛人震慑停织绡。 三千粉黛出歌舞,星裙霞帔风飘飘。 大业官家拥銮辂,香爇沉檀蔼烟雾。 吹箫击鼓向中流,倚空笑指江都路。 琼花三月春昼闲,高台照镜怜空颜。 回首长安归不得,风涛汹涌愁人间。 君不见昨日燕都夸海子,五爪盘拿彩云起。 天魔舞罢翠华奔,高柳斜阳映秋水。

复制 郑真 《龙舟戏水曲》
类型:

题画送陈驿丞 其二

形式:

奎星高照海天涯,万里车书正一家。 黼座云开丹陛近,春风顾插御筵花。

复制 郑真 《题画送陈驿丞 其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