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类型: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世民介绍和李世民诗词大全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
复制作者 李世民
猜您喜欢

口占三首 其一

形式:

殷勤语舟子,举棹莫匆匆。 恐怕鸳鸯伴,飞息不得同。

复制 赵蕃 《口占三首 其一》
类型: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举 其五

形式:

云物瞻闽峤,风声望海滨。 如何一年内,顿得见斯人。

复制 赵蕃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举 其五》
类型: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举 其七

形式:

山色仍前日,梅花又一年。 休为招屈些,好泛渡湘船。

复制 赵蕃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举 其七》
类型:

谢答严用韵送绿萼梅

形式:

潇湘艮玉质,浅黛拂修眉。 倚竹无人问,碧云添一涯。

复制 赵蕃 《谢答严用韵送绿萼梅》
类型:

呈潘潭州十首 其一

形式:

西江亭上东风客,鸥鸟重来似亦驯。 买得小舟连夜发,不知肯别定留人。

复制 赵蕃 《呈潘潭州十首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