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翃介绍和韩翃诗词大全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
复制作者 韩翃
猜您喜欢

次韵酬濮倅李郎中见寄

形式:

相见无期得寄声,更怜诗语独丁宁。 驱之老马尚知道,行矣泥龟甘不灵。 半百光阴头总白,二三朋旧眼偏青。 芳春樽酒何由共,怅望东郊长短亭。

复制 刘攽 《次韵酬濮倅李郎中见寄》
类型:

次韵和张宣德合江亭

形式:

此水此山今昔游,苍烟古木又穷秋。 起随佳士初乘兴,忽话离人始欲愁。 南极早知无到雁,北天那可际归舟。 老身学得灰心也,不是灰心泪已流。

复制 刘攽 《次韵和张宣德合江亭》
类型:

吴国博未五十致仕归蕲州

形式:

名宦于身甚纆徽,白头青紫莫言归。 曼容自以微官去,蘧瑗应知过事非。 笛竹满山经夏冷,江鱼如玉向秋肥。 避喧不厌尘纷远,何况孤城人迹稀。

复制 刘攽 《吴国博未五十致仕归蕲州》
类型:

苦寒早朝

形式:

漏绝星沈十二门,烈风吹耳万车奔。 疾驱不敢行驰道,辨色才能认掖垣。 病眼无堪频唾沫,瘁肌时复强嘘温。 尚衣仍在青冥外,薄愿何当献负暄。

复制 刘攽 《苦寒早朝》
类型:

重次新字韵寄子瞻公择

形式:

古来苏李有三人,今复齐名事亦新。 秀出文华喧右蜀,指挥能政接东秦。 定交笑我将迎拙,垂老于君意气亲。 似向荆山逢珏玉,如从渥水就骈驎。

复制 刘攽 《重次新字韵寄子瞻公择》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