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

风帘向晓寒成阵。来报东风消息近。试从梅蒂紫边寻,更绕柳枝柔处问。
来迟不是春无信。开晚却疑花有恨。又应添得几分愁,二十五弦弹未尽。
晏几道介绍和晏几道诗词大全

诗人: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
复制作者 晏几道
猜您喜欢

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腰痛

两汉 : 无名氏
形式: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太素》作针)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复制 无名氏 《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腰痛》

黄帝内经 · 素问 · 水热穴论

两汉 : 无名氏
形式: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 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经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胷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复制 无名氏 《黄帝内经 · 素问 · 水热穴论》
类型: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甘草

两汉 : 无名氏
形式:

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蘦似地黄,此作甘,省字,蘦,苓通。

复制 无名氏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甘草》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女萎

两汉 : 无名氏
形式:

味甘平。 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吴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马,一名地节,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御览》),一名左眄,久服轻身耐老(同上)。 《名医》曰: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阴干。 案《尔雅》云:荧委萎;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裹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陶宏景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耳;陈藏器云: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

复制 无名氏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女萎》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防葵

两汉 : 无名氏
形式:

味辛寒。 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狼毒相似。

复制 无名氏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草部 · 防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