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宜

种花

平生无嗜好,有地种花看。 万玉梅成列,千金菊作团。 秋宜鸿后冷,春惜燕前寒。 更喜薰风好,青青笋上竿。
收藏 方回《种花》
复制 方回《种花》
类型:

九月八日赋二种芙蓉二首 其一 红芙蓉

丰肌弱骨与秋宜,宿酒酣来不自持。 岂为严霜成槁质,要凭初日发妍姿。 燕姬入画犹嫌陋,蜀锦团窠未足奇。 独对芳丛寄幽兴,子高真是遇仙时。
收藏 蒲道源《九月八日赋二种芙蓉二首 其一 红芙蓉》
复制 蒲道源《九月八日赋二种芙蓉二首 其一 红芙蓉》
类型:

和王卿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 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 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 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收藏 司空曙《和王卿》
复制 司空曙《和王卿》
类型:

柬高泉

乡国怀归近有期,灯花先报主人知。 晓看飞雁传书札,夜梦惊鸿劈荔枝。 金伏朱炎残暑退,琼枝碧月早秋宜。 玉关生入真奇事,投笔斑超又赋诗。
收藏 杨慎《柬高泉》
复制 杨慎《柬高泉》
类型:

秋典

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 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 老里还多病,贫中却剩诗。 浪愁馀热在,会自有凉时。
收藏 杨万里《秋典》
复制 杨万里《秋典》
类型:

秋菊

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 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 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 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收藏 李廌《秋菊》
复制 李廌《秋菊》
类型:

寄公权

灵源起幽谷,萧洒与秋宜。 世事有穷处,泉声无尽时。 流沾一山足,泽入万田滋。 只恐明朝别,清风到梦思。
收藏 彭汝砺《寄公权》
复制 彭汝砺《寄公权》
类型:

题四宜书屋

旧屋重修葺,无多点缀为。 松窗就老干,菊砌绕新蕤。 霜落澄池底,林疏露巘姿。 如询即景句,端是与秋宜。
收藏 弘历《题四宜书屋》
复制 弘历《题四宜书屋》
类型:

伤寒论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大法,秋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类型:

重阳寓斋遣病(甲申)

一年佳节与秋宜,算到重阳欲暮时。 为怕登山生远恨,转教闭户索新诗。 疏窗纸薄风常聚,老树声多雨不知。 见说东家丛菊好,可能相饷一枝枝。
收藏 陈沆《重阳寓斋遣病(甲申)》
复制 陈沆《重阳寓斋遣病(甲申)》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