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殿

挽袁太常廷玉

豪杰有不遇,自古恒叹之。 先生独昂藏,蚤识龙凤姿。 忆在弱冠日,巍然已瑰奇。 神观岩下电,颖捷囊中锥。 高视群物表,独游东海涯。 路逢蓬莱仙,奇书以见遗。 窅渺许负术,廓落唐生机。 明珠不掩类,白璧知其疵。 骐骥喜见收,驽骀愁为嗤。 被褐三十年,抱玉无人知。 歘逢圣明主,徵起东山陲。 秉笏对便殿,峨冠侍龙墀。 列坐容台中,高讲虞廷仪。 锦绣五色段,黄金双袅蹄。 内酝白玉壶,恩赐无虚时。 梁木倏云坏,惨澹风云悲。 寂寞薤露歌,凄凉老成诗。 空令后来者,泪洒茔前碑。
收藏 王洪《挽袁太常廷玉》
复制 王洪《挽袁太常廷玉》
类型:

秋日杂诗八首 其五

司空褚彦回,琵琶坐便殿。 不为中书死,却侍华林宴。 座逢沈文季,绝叫色俱变。 斯人髯如戟,千载几望见。 沈沈青简书,中有眼如电。 竖儒偶饶舌,秃管蚀秋砚。
收藏 黄浚《秋日杂诗八首 其五》
复制 黄浚《秋日杂诗八首 其五》
类型:

陶庵梦忆 · 卷七 · 阿育王寺舍利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藏舍利子塔也。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 次早,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上下皲定,四围镂刻花楞梵字。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入楞内,复目氐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鬋鬘皆见。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邃,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收藏 张岱《陶庵梦忆 · 卷七 · 阿育王寺舍利》
复制 张岱《陶庵梦忆 · 卷七 · 阿育王寺舍利》
类型:

陶庵梦忆 · 卷六 · 鲁府松棚

报国寺松,蔓引亸委,已入藤理。入其下者,蹒跚局蹐,气不得舒。鲁府旧邸二松,高丈五,上及檐甃,劲竿如蛇脊,屈曲撑距,意色酣怒,鳞爪拿攫,义不受制,鬣起针针,怒张如戟。旧府呼“松棚”,故松之意态情理无不棚之。便殿三楹盘郁殆遍,暗不通天,密不通雨。鲁宪王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收藏 张岱《陶庵梦忆 · 卷六 · 鲁府松棚》
复制 张岱《陶庵梦忆 · 卷六 · 鲁府松棚》
类型:

国家为准噶尔跳梁不得已有用兵之举自己酉以来将帅士伍枕戈负盾野宿风餐三载于兹矣朕每一廑念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避居便殿停御宴会日与廷臣筹计军需惟冀上苍默佑师旅早旋论功颁赏朕怀始释爰作截句四首以见意

玉门关外草连天,一骑飞驰到日边。 报道单于甘就抚,羽林齐唱凯歌旋。
收藏 胤禛《国家为准噶尔跳梁不得已有用兵之举自己酉以来将帅士伍枕戈负盾野宿风餐三载于兹矣朕每一廑念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避居便殿停御宴会日与廷臣筹计军需惟冀上苍默佑师旅早旋论功颁赏朕怀始释爰作截句四首以见意》
复制 胤禛《国家为准噶尔跳梁不得已有用兵之举自己酉以来将帅士伍枕戈负盾野宿风餐三载于兹矣朕每一廑念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避居便殿停御宴会日与廷臣筹计军需惟冀上苍默佑师旅早旋论功颁赏朕怀始释爰作截句四首以见意》
类型: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三十六 笔

重华方简上,毛颖管城隈。 如玉三端避,生花五色开。 嵇含刊竹去,逸少换鹅来。 便殿呵牙管,谪仙果是才。
收藏 弘历《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三十六 笔》
复制 弘历《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三十六 笔》
类型:

甘州遍 其二

金槌去,长策枣红骝。 五陵游。 纯钩蒯绕,缦胡缨曲,冰梢猎猎似星流。 兄执戟,弟长秋。 射飞逐没尝见,便殿赐衣裘。 年正少,花发醉娼楼。 锦缠头。 几行歌舞,一曲遍甘州。
收藏 毛奇龄《甘州遍 其二》
复制 毛奇龄《甘州遍 其二》
类型:

朱泽州鹿田招同人游宝奎寺分韵

招携惜短晷,吟兴近山发。 斜照巷中巷,深感幽人殁。 兹来盛朋游,登高见城阙。 鳞鳞远峰际,江影露一发。 见沧阁不存,崖石尚突兀。 闲寻穆陵书,黄叶径凹凸。 僧龛文惠像,练达具风骨。 袖中秉鱼须,便殿曾备忽。 如闻三京收,深论八陵谒。 树国先治内,陛下莫仓卒。 胡为复雠举,竟使南渡蹶。 无儿似香山,舍宅作禅窟。 斯人真旷怀,华屋已销歇。 裴回久言旋,霜空摩健鹘。
收藏 厉鹗《朱泽州鹿田招同人游宝奎寺分韵》
复制 厉鹗《朱泽州鹿田招同人游宝奎寺分韵》
类型:

重庚纪事一百首(选六) 其二

电灯铁轨净纤尘,圣寿无疆阆苑春。 万国衣冠趋便殿,珠花玉树万枝新。
收藏 李永镇《重庚纪事一百首(选六) 其二》
复制 李永镇《重庚纪事一百首(选六) 其二》
类型:

亲政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达,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收藏 王鏊《亲政篇》
复制 王鏊《亲政篇》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