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注释
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玄宗时召为书学博士。
漫:随便。
闲事:无事。
几回眠:几回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首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大意是,世上很多人即使天天见面,给人的印象也不深,而张旭这个人却不一样。“翁”,是对张旭的尊称,在这一抑一扬之中,张旭的形象如高峰突起,给人以强烈印象,令人肃然起敬。这一联好像漫不经心,随意道来,却起得十分有力。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诗人对张旭的总的印象,是虚写,那么,以下各联即转入了对张旭形象的具体刻画,是实写。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张旭无比钦敬的感情。

  张旭有两个称号,一是“草圣”,二是“张颠”,为世所公认,实写时即先从这两个称号着笔:“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张旭精楷书,尤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新的风格,人称“草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张旭三杯草圣传”的诗句。又《新唐书·文艺传》说: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这一联对句互见,是写张旭在酒醉兴来之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言语也更加狂放不羁,一副天真情态。诗中表现了对张旭书法、性格的由衷的赞美,同时暗示了艺术重在性灵的自然流露。

  接着进一步赞美了张旭泊然于怀、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青云”这里指隐逸。这一联写得十分传神,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垂垂、蔼然可亲的老者,不问世事,一身悠闲,轻松自得。正因为不乐仕进,具有隐者的风度和情怀,才能够性情旷放,因此也才能够时时保有天真之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同流俗的极高的成就。这一联乍看似与第二联平列,而实则深入了一层,将诗意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尾联承接上联,继续推进,描写张旭的醉眠生活。“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两句化用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典故:“孔文举(即孔融)有二子,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孔融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诗文皆善,为人恃才负气,狂放不羁。这里以孔文举比张旭,足见推重之意。但这一联写张旭生活情形,不是平直叙述,而是以问句出之,显得格外亲切。意思是:您老人家床头那壶酒,怕会被家中子、孙偷喝吧,能伴您几次醉眠呢?意思已略带调侃,但又极有分寸,包涵着丰富的意蕴。一方面,表现张旭平时经常醉眠,形象更为生动可感。另一方面,诗人在老前辈面前竟然开起玩笑来,这位老前辈的豁达可亲自然可以想见,而诗人自己的天真发问,也愈显得醉态淋漓。至此,宴席间的热烈气氛,宴饮者的融洽关系,皆如在目前。这是以醉写醉,以自己的旷放衬托张旭的旷放,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张旭的可敬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在章法上虚实结合,虚写处内蕴丰富,而不显得空虚;实写处形象具体,但笔调轻灵,而无板滞胶着之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使诗人的感情与诗中主人公的形象融为一体,产生出动人的艺术力量。另外,此诗语言清新明朗,与诗中欢快活泼的情绪相适宜,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应征赴长安,落第。次年结交张旭、颜真卿等人,秋,营别业居淇上,写下此诗送与张九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注释

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玄宗时召为书学博士。 漫相识:轻易随便地认识、结交。 殊不然:根本不是这样。 书自圣:书法上自然而然地超凡入圣。 颠:颠狂。 老:在这里是久经其事的意思。 青云:这里是青云直上之意。指玄宗召张旭为书学博士一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赠友诗用轻松随意的口吻展现了张旭的人品性格及特长爱好。同时,诗歌也描写了张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赞扬了张旭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孤高品质,抒发了诗人对张旭及其生活方式的倾慕之情,暗示了诗人内心挥之不去的愁绪。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起二句已托出张颠,举止性情真颠人,胸中异常斟酌。” 明·周埏《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达夫率口生韵,其赠寄送别等篇不事钩棘为奇,皆一气呵成,丰态有美女舞竿之致。” 清·黄生《唐诗矩》:“全篇直叙格。高、岑二子,古体歌行工力悉敌,不愧齐名;独五七言律高似稍劣。盖(岑)嘉州精警(高)常侍疏朴,彼为正声此则外调也。”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通篇俱写赠意,而用意尤在起结。” 清·屈复《唐诗成法》:“起句后平列六句,格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高适介绍和高适诗词大全

诗人: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
复制作者 高适
猜您喜欢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六 钟醉白明经

形式:

万事莫如醉,功名奚认真。 为谁衣作嫁,嗟尔墨磨人。 直谅怀交谊,牢愁托隐沦。 如何公瑾量,不饮伏龙醇①。

复制 刘绎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六 钟醉白明经》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十六 王梧冈学博

形式:

长余年半百,分得一毡寒。 爱我家人视,如公古道难。 典型思老辈,况味忆同官。 每过匡庐下,临风发仰叹。

复制 刘绎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十六 王梧冈学博》

永隆寺

形式:

缘涧入溪径,过桥寻石苔。 寺藏村树合,门对水田开。 僧已逃禅去,人犹讲学来。 山林好呵护,惆怅劫余灰。

复制 刘绎 《永隆寺》

秋雨 其一

形式:

禾稿已无望,久晴雨亦佳。 若非滋土脉,何以息风霾。 补种筹余烬,苏枯恋旧荄。 苟能延性命,不敢怨时乖。

复制 刘绎 《秋雨 其一》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徐东松明经

形式:

著作与身等,穷愁不肯闲。 狂名醉似酒,诗骨高于山。 我岂知音者,君犹可语间。 晚年多手订,常许豹窥斑。

复制 刘绎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徐东松明经》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