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第一个设问是反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收取关山五十州”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万户侯?

  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贺介绍和李贺诗词大全

诗人: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
复制作者 李贺
猜您喜欢

西湖竹枝歌其一

形式:

十三女儿不出门,父娘坟在葛岭根。同携女伴踏青去,不上道傍苏小坟。

复制 宋元禧 《西湖竹枝歌其一》
类型:

春草

形式:

春来无处不芳菲,色透湘帘好染衣。 南浦暝烟凫鸟没,曲江寒雨鹧鸪飞。 高人有意怜新绿,游子无心恋旧归。 淮海年年空入望,六朝王业竟成非!

复制 何正 《春草》
类型:

形式:

宴罢瑶台出禁迟,玉轮飞上已多时。 一天星斗光芒后,万里银河影渐移。 素女夜寒初倦舞,嫦娥秋老正含悲。 黄沙碛里凉如水,人在青楼有所思。

复制 何正 《月》

和郑生

形式:

慈亲未识意如何,不肯令君画翠蛾。 自是杏花开较晚,梅花占得旧情多。

复制 吴氏 《和郑生》
类型:

寄外

形式:

昔君曾奏三千牍,凛凛文风谁敢触? 乡老荐贤亲献书,邦侯劝驾勤推毂。 马头三控登长途,谓君此去离场屋。 整顿罗裳出送君,珠泪盈盈垂两目。 枕前一一向君言,马头犹自叮咛嘱。 青衫寸禄早荣归,莫遣妾心成局促。 秋天冬暮风雪寒,对镜懒把金蝉簇。 梦魂夜夜到君边,觉来寂寞鸳鸯独。 此时行坐闲窗纱,忍泪含情眉黛蹙。 古人惜别日三秋,不知君去几多宿? 山高水阔三千里,名利使人复尔尔。 昔年曾拨伯牙弦,未遇知音莫怨天。 去年又奏相如赋,汉殿依前还不遇。 时人不知双字讹,平川倏忽起风波。 当时南宫罢捷音,教妾沉吟杵中心。 为君滴下红粉泪,红罗帐里湿鸳衾。 愤愤调琴蝉鹊噪,默默吟诗怨桂林。 千调万拨不成曲,争那胸中气相掬。 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 料得君心当此际,已拚抛却闲田地。 朝朝暮暮望君归,日在东隅月在西。 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 望尽一月复一月,不见音容寸肠结。 又闻君自河东来,夜夜不教红烛灭。 鸡鸣犬吠侧耳听,寂寂不闻车马音。 自此知君无定止,一片情怀冷如水。 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时寄雁鱼。 日月逡巡又一年,何事归期竟杳然? 堂上双亲发垂白,用尽倚门多少力。 孟郊曾赋游子行,陟岵如何不见情。 室中儿女亦双双,频问如何客异乡? 异乡知是育才处,人情不免且契慕。 低头含泪告儿女,游必有方况得所。 八月凉风满道途,好整征鞍寻旧路。 吾乡虽多俊秀才,往往怕君头角露。 圣朝飞诏下来春,青毡早早慰双亲。 飞龙公道取科第,男儿事业公卿志。 笔下密密为君言,书中重重写妾意。 秋林有声秋夜长,愿君莫把斯文弃。

复制 吴氏 《寄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