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燕太子丹传后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荆轲感激燕太子丹对自己的恩义,就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来存续燕国,称霸诸侯。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称得上是壮士。可惜他的智谋还不足以察知事情的变故和掌握好时机。秦始皇的政治理想,与齐桓公不同,曹沫劫持齐桓公能成功,荆轲刺秦王不成而被杀身,他们所遭遇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当荆轲想驾着囚车劫持秦王往燕国的时候,儿童妇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荆轲刺杀未果不是运气不佳,实在是当然之事。燕太子丹的想法,如果可以报秦王的仇,即使是燕国被攻占都不顾惜,何况美女的手呢?荆轲不明此理而担当刺秦王之事,实在是浅陋啊。

注释
燕太子丹传:史书无此传,当为小说《燕丹子》。
荆轲:战国末卫国人。
燕丹:战国末燕王喜的太子。
函:暗藏。
劫:威逼;胁迫。
霸:称霸,一作“宽”。
齐桓:齐桓公,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曹沫:春秋时鲁将。鲁庄公与齐桓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执剑威逼桓公,迫其答应退还鲁国失地。
槛车:囚车。如:至。
弗就:不成功。
报:报复。
况美人哉:据《燕丹子》载:太子丹置宴款待荆轲,令美女弹琴助兴。荆轲说最爱美女的手,燕丹便将弹琴女的手砍下献给荆轲。
当:承担。
陋矣:浅薄,糊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荆轲刺秦王,历来被当作壮举而备受称颂。李翱却认为荆轲没能审时度势,知变识机,徒然感于燕太子丹相待之厚而缺乏政治远见,志虽壮烈,事却徒劳,只能看作是一桩蠢举。因此创作了此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篇文章议论了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一事。文章首先交代了荆轲行刺的前因后果,然后作者直接对此事发表议论,直言曹沫成功而荆轲失败,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接着作者又举出荆轲“智谋不足”、不能“知变识机”的两个例子,用一个“陋”字,为荆轲的行为下了结论。文章写得平正从容,论理犀利精警,是翻案文章中的佳作。

  前三句交代了荆轲行刺的原因和目的。荆轲之所以“函匕首入秦劫始皇”,是因为他“感燕丹之义”,目的是为了“存燕霸诸侯”,其结果却是“事不成”。行刺事件由激动人心的秘密策划开头,到令人沮丧的失败告终,整个过程是由高亢到低沉,而作者在叙述这个过程时,语调却有促有缓,有起有伏。急促激昂,到“事虽不成”一句转为低缓,但因为句中使用了让步连词“虽”,就为下一句蓄积了气势。“然亦壮士也”重又翻起,而笔锋一转,“借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又带着深深的叹惋,毕竟有勇无谋、事败身裂。语调的高低起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极顿挫反侧之势。

  文章寥寥数语,概括交代了行刺事件的经过,随即作者就直接对此事发表议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五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燕丹计划刺秦王前,曾对荆轲说:“诚得劫秦,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也。”作者指出,春秋时的齐桓公,所争取的是权,霸主不能不顾信义,故曹沫之事行之有效。而秦始皇的政策是吞并诸侯,统一中国,所以曹沫的故事不可能重演。曹沫成功,荆轲失败,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这就一语道破问题症结所在,可见作者识力之高。

  接着作者又举出荆轲“智谋不足”、不能“知变识机”的两个例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一是“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儿童妇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荆轲却莽撞行事,足见其“智谋不足”。二是对燕太子丹仅为报仇、而无深谋远虑的思想。燕太子为了报仇,“虽举燕国犹不顾”,其厚待荆轲,只不过是把他作为工具而已。可是由于时代不同,太子丹的计谋根本不可能实现,荆轲只能徒然成为牺牲品。可悲的是,荆轲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仅仅为了“感燕丹之义”就“函匕首,劫始皇”,作者冷峻而简洁地用一个“陋”字,为荆轲的行为下了结论。两个例子既说明了荆轲“智谋不足”的具体表现,又与文章开头相呼应,补足了“荆轲感燕丹之义”的内涵。

  李翱学文于韩愈,得韩之一体,而能自成风格。此文写得精警透辟,而词气从容不迫,倍受古文家激赏,认为有“太史公神妙之境”,信不差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翱介绍和李翱诗词大全

诗人:李翱

李翱,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
复制作者 李翱
猜您喜欢

雨窗同徐臞庵小饮

形式:

不是南州徐孺子,谁怜土室久离群。 烟霞片石浑忘世,风雨清樽且论文。 廿载知君高白雪,千秋许我附青云。 眼前人事同棋局,长掩蓬蒿醉夕曛。

复制 袁揆燮 《雨窗同徐臞庵小饮》

夏日平远阁宴集

形式:

林园洵佳丽,未与人境违。 游憩当溽暑,轩庭多凉飔。 白云拥茂树,丹阁俯清池。 石榴曜朱明,菡萏凌炎晖。 游鳞戏澄波,倦鸟息高枝。 凭槛瞩西郊,极目何凄凄。 古道垂杨少,村落烟火稀。 牛羊下邱垄,台笠瘁新菑。 征帆半徭役,驿马驰若飞。 兵荒苦连岁,饥馑多仳离。 伊余耽幽寂,丘壑每自怡。 盛年讵可再,行乐须及时。 主人诚爱客,畅饮不知疲。

复制 袁揆燮 《夏日平远阁宴集》

挽李兴锐联

形式:

抗疏为输金,同志苍茫,垂死荩臣留憾事; 瓣香在求阙,定评清鲠,一生亮节是完人。

复制 袁树勋 《挽李兴锐联》

集傅园

形式:

伤心不敢上高楼,满目关山使妾愁。 肠断意中人去后,鹍弦斜整泪先流。

复制 袁瑞英 《集傅园》

题钱南园侍御瘦马图

形式:

侍御画马画人耳,提笔一挥胸襟写。 骨瘦貌瘦兼瘦神,不数执画求画者。 风流人物二百年,画图拂拂生云烟。 不比韩干但画肉,凤臆龙髻骄可怜。 当年侍御建大节,力忤权贵风烈烈。 诗法书法俱馀事,岂愿文坛擅三绝。 惜哉立仗斥一鸣,千里才亦等驽劣。 遂令磊落不羁心,聊寄瘦马称骁杰。 生不见公生已后,披图仿佛公左右。 金马之乡焕颜色,岂徒遗迹炙人口。 不见松雪居鸥波,八骏画马流传多。 无如人鄙肉食相,马兮画兮奈人何。

复制 袁嘉谷 《题钱南园侍御瘦马图》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