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
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涌上了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棹歌:渔民的船歌。
三日:三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郎,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三日:三天。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戴叔伦介绍和戴叔伦诗词大全

诗人: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
复制作者 戴叔伦
猜您喜欢

和德问弟苦雨

形式:

鹁鸠朝唤晴,竹鸡莫催雨。 翛翛晴雨间,平生睡足处。 剥啄忽以诗,使我浪愁苦。 此事属天公,底用强如许。 淋漓不得休,土偶复于土。 君何见之晚,三叹咏集栩。 不如两忘言,危坐拥败絮。 向来夏畦劳,抱瓮汉阴圃。 旱涝相乘除,天地只此数。 为我语老农,未用轻喜怒。 使有二顷田,亦欲荷锄去。 我评昔逊世,幼安胜根矩。 毋为苦近名,江湖多数罟。 但看采荣者,隐约殆终古。 彼以膏自煎,谢去非吾侣。 无已则沮溺,躬耕谅所取。 吾侪固长贫,正坐力不武。 所营薄少耳,抟沙尚难聚。 却笑杜陵翁,欲把漏天补。 胡不归自谋,飕飕破茅宇。 天边金老鸦,已放晴曜吐。 马嘶群动起,吾惟守环堵。

复制 牟巘 《和德问弟苦雨》
类型:

送唐同知

形式:

平生一寸心,神游梦华录。 喜君晚相遇,风景宛在目。 肯为此邦来,大是渠侬福。 我但饮若水,生意已俱复。 轧轧寒女手,何事嗟空轴。 欲去复停车,为尔两眉蹙。 犹是前叔度,五裤回馀燠。 千家万家喜,吾意始云足。 路稳驱车去,祖帐纷相属。 贺下不贺上,此语传古俗。 况携善颂归,亲舍喜可掬。 炰羔倾家酿,欢声动邻曲。 麾节愿早还,春风棠树绿。

复制 牟巘 《送唐同知》

和张教雨诗

形式:

占云日日问何如,物意焦卷重可吁。 微洒人皆忧未济,积诚我自愧中孚。 滂沱幸已符先兆,䆉稏行看穫上腴。 此事相关情正切,吾侪初岂事夸谀。

复制 牟巘 《和张教雨诗》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 其二

形式:

尚记当年荐寝园,百官分赐荷恩渊。 带青丝笼空馀梦,搔白头人苦不欢。 诗老夸称作崖蜜,野翁惊看泻银盘。 南山见说红千树,鸟雀儿童任入阑。

复制 牟巘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 其二》

舜举水仙梅五绝 其二

形式:

檀晕金杯两擅奇,晚风并作一香吹。 此中毕竟同还别,付与司南鼻孔知。

复制 牟巘 《舜举水仙梅五绝 其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