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

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大:赞扬。 平乎己:主动讲和。 庄王:即楚庄王。 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 乘:登。 堙:小土山。 华元:宋国大夫。 易子:交换儿子。 析骸:劈开尸骨。 柑马:给马嘴衔木棍。 秣:喂。 情:说真话。 厄:困难。 矜:怜悯。 反:同“返”,返回。 曷:为什么。 区区:很小。 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文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的“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极大灾难,尤其是弱小诸侯国的人民更是如此。楚王围宋,即是这种情况。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推崇子反与华元以诚相见和在这次讲和中的作用,又发挥了《春秋》原文中批评子反,华元越权的意思,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公羊高介绍和公羊高诗词大全

诗人: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卜商(子夏)的门人,由子夏口授《春秋》,作《春秋传》十一卷,传其子公羊平,即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
复制作者 公羊高
猜您喜欢

贻张生

形式:

日日见入寺,未曾含酒容。 闲听老僧语,坐到夕阳钟。 竹里行多影,花边偶过踪。 犹言谢生计,随我去孤峰。

复制 齐己 《贻张生》

送人游雍京

形式:

君来乞诗别,聊与怆前程。 九野未无事,少年何远行。 商云盘翠险,秦甸下烟平。 应见周南化,如今在雍京。

复制 齐己 《送人游雍京》

怀华顶道人

形式: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 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复制 齐己 《怀华顶道人》

寄自牧上人

形式: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复制 齐己 《寄自牧上人》

送人游衡岳

形式:

荆楚腊将残,江湖苍莽间。 孤舟载高兴,千里向名山。 雪浪来无定,风帆去是闲。 石桥僧问我,应寄岳茶还。

复制 齐己 《送人游衡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