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流涕。

注释
没蕃(fā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称异族为“蕃”,此处当指大食,即阿拉伯帝国。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8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
没全师:全军覆没。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
残旗:残留的军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的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无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此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无军的营帐无人去此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注释

没蕃(fá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称异族为「蕃」。據「前年戍月支」句,此处当指大食,卽阿拉伯帝国。 戍:征伐。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 没全师:全军覆没。 蕃汉:吐蕃和唐朝。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 残旗:残留的军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没蕃故人》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三百八十四卷第一百一十一首。此诗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承接上文写诗人与友人消息断绝、不知生死的沉痛之情;颈联用一组特写镜头,想象全军覆没后的惨景;尾联情真意切,诚堪呜咽,揭示诗人内心两为其难、望涯痛哭的曲折心情。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籍介绍和张籍诗词大全

诗人: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
复制作者 张籍
猜您喜欢

访玘法师宿夕佳楼诗

形式:

寓县俄多难,湖山亦被兵。 名蓝俱泯灭,别搆独峥嵘。 翰墨看前辈,登临愧后生。 严城围列嶂,半鉴出澄泓。 直筱侵檐上,纤萝附牖萦。 倚阑云鸟度,极目镜天平。 日夕景逾好,秋高思转清。 残阳树间没,薄霭水边横。 紫翠霏微合,丹铅点染成。 茅津有渔唱,麦岭少人行。 暝色松间动,寒飙竹屿鸣。 疏钟度馀响,远火露青荧。 仙梵微微出,炉烟袅袅轻。 山盘堆露实,石鼎泛云英。 洗濯尘凡近,归依誓愿精。 行当陪竺士,听法破无明。

复制 徐一夔 《访玘法师宿夕佳楼诗》
类型:

送崔孝子南海寻母诗

形式:

崔生秦川来,面有忧戚姿。 问生何所为,念母无巳时。 母今在何方,南海渺天涯。 涉川水增波,陟岭路多岐。 区区寸草心,不敢辞险危。 晨兴霜露零,夕息烟火微。 去去一万里,视若跬步为。 人生穹壤间,母子故相依。 胡为若鸿燕,南北相背驰。 白日行中天,宁不照所私。 愿言崇令德,远大以为期。

复制 徐一夔 《送崔孝子南海寻母诗》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

形式: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闲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复制 徐一夔 《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

题徐良夫遂幽轩

形式:

临风一读遂幽篇,邓尉穹窿在眼前。 愧我未安三亩宅,思君欲问五湖船。 春明载酒穿花坞,日暮扶藜看稻田。 多少长安轩冕贵,枉劳魂梦到林泉。

复制 徐一夔 《题徐良夫遂幽轩》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半字

形式:

野旷天愈豁,川平路如断。 不知何朝寺,突兀古河岸。 潭埋白气没,林密翠霏乱。 胜地故潇洒,七月流将半。 合并信难得,通塞奚足算。 广文厌官舍,亦此事萧散。 风棂爵屡行,萝磴席频换。 但觉清啸发,宁顾白日旰。 吾欲纪兹游,扫壁劳弱翰。

复制 徐一夔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半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