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偈(其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注释

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中国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 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本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此诗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惠能介绍和惠能诗词大全

诗人:惠能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
复制作者 惠能
猜您喜欢

挽吕晚村徵君

形式:

屠龙馀技到雕虫,卖艺文成事事工。 晚就人谁推入室,蚤衰君自合称翁。 才今渐少衣冠外,名果难逃出处中。 身后有书休论价,也应少作愧杨雄。

复制 查慎行 《挽吕晚村徵君》

燕台岁寒雅集同王后张钱越江顾九恒彭椒嵓吴万子孙恺似王昆绳钱玉友徐子贞高远修孙子未王岩士陈叔毅汤西厓谈未庵冯文子俞大文家荆州作二首 其一

形式:

一天残雪冷晴晖,高会金台近巳稀。 我辈论交终落落,他乡对酒倍依依。 苍茫敢信前期在,轻薄翻疑古道非。 得路何人能折节,向来同学尽轻肥。

复制 查慎行 《燕台岁寒雅集同王后张钱越江顾九恒彭椒嵓吴万子孙恺似王昆绳钱玉友徐子贞高远修孙子未王岩士陈叔毅汤西厓谈未庵冯文子俞大文家荆州作二首 其一》

喜外舅陆射山先生至都六月望后为先生初度同学数子置酒容园为寿敬赋长句四首以侑觞 其二

形式:

夜夜星明处士天,青山高卧奈无缘。 癸辛志每随行笈,甲子诗多入纪年。 未定草堂天宝后,就荒松径义熙前。 身为甫里先生裔,莫笑贫无一棱田。

复制 查慎行 《喜外舅陆射山先生至都六月望后为先生初度同学数子置酒容园为寿敬赋长句四首以侑觞 其二》

喜外舅陆射山先生至都六月望后为先生初度同学数子置酒容园为寿敬赋长句四首以侑觞 其一

形式:

几遍芒鞋踏帝畿,星埃头上片云飞。 渐除豪气终违俗,才卸行装便忆归。 晚节尚馀文笔在,旧游并觉酒人稀。 清时肯擅徵君目,收取声名待拂衣。

复制 查慎行 《喜外舅陆射山先生至都六月望后为先生初度同学数子置酒容园为寿敬赋长句四首以侑觞 其一》

燕台杂兴次学正刘雨峰原韵十首 其六

形式:

班马文从一代编,世家人物数华颠。 藏书巳献言何讳,焚稿无期客问年。 莫道汗青从蠹蚀,好凭头白写蚕眠。 诸公衮衮皆才彦,珍重须教信史传。

复制 查慎行 《燕台杂兴次学正刘雨峰原韵十首 其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