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刘辰翁《王孟诗评》:占今断肠,理不在多。 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只标地写情而不缀景。 李沂《唐诗援》: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 凌宏宪《唐诗广选》:顾与新曰:翻用楚词语意,脱胎换骨,更为深婉。 唐汝询《唐诗解》: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子之归期难必。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得汉魏和缓气。 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种断以不说尽为妙。结得有多少妙味。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翻弄骚语,刻意扣题。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所送别者,当是驰骛功名之士,而非栖迟泉石之人,结句言“归不归”者,故作疑问之词也。 林庚《唐诗综论》:“年年”二字它原是一个流水的感觉,……它是说明时间的,而‘明’字则似乎是反时间的,岁月原如流水,而‘明’字却让它出现在一个照眼的感觉上。这便是诗歌语言的魅力,仿佛那春草就将绿得透明了,那么,王孙该怎么办呢?春天的光辉与那勃勃的生气,它乃是一切的开始之开始。而且世界上一切的消息原都不甘于寂寞,于是遂非柴扉所能掩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招杨之罘

形式: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 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 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 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 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 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 我自之罘归,入门思而悲。 之罘别我去,能不思我为。 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 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 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作诗招之罘,晨夕抱饥渴。

复制 韩愈 《招杨之罘》
类型:

寄卢仝

形式: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馀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 俸钱供给公私馀,时致薄少助祭祀。 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徵不起。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近来自说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绿駬。 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 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 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 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 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贻厥无基阯。 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安足拟。 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 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 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语,忽此来告良有以。 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 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况又时当长养节,都邑未可猛政理。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 放纵是谁之过欤,效尤戮仆愧前史。 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复制 韩愈 《寄卢仝》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形式:

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 终南晓望踏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 自知短浅无所补,从事久此穿朝衫。 归来得便即游览,暂似壮马脱重衔。 曲江荷花盖十里,江湖生目思莫缄。 乐游下瞩无远近,绿槐萍合不可芟。 白首寓居谁借问,平地寸步扃云岩。 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日来省我不肯去,论诗说赋相諵諵。 望秋一章已惊绝,犹言低抑避谤谗。 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劖。 嗟我小生值强伴,怯胆变勇神明鉴。 驰坑跨谷终未悔,为利而止真贪馋。 高揖群公谢名誉,远追甫白感至諴。 楼头完月不共宿,其奈就缺行攕攕。

复制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类型:

谁氏子

形式: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干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复制 韩愈 《谁氏子》

河南令舍池台

形式: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 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 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

复制 韩愈 《河南令舍池台》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