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淫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犹苦炎燠者,设身“日午汗滴”当何如? 吴乔《围炉诗话》: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锄禾日当午”云云,诗之所以难得也。 徐增《而庵说唐诗》:种禾偏在极热之天,赤日呆呆,当正午之际,锄者在田里做活,真要热杀人……及至转成四糙,煮饭堆盘,白如象齿,尽意大嚼,那知所餐之米,一粒一粒,皆农人肋骨上汗雨中锄出来者也!公垂作此诗,宜乎克昌其后。此题“悯”字,自必点出,若说得透彻,则“悯”字在其中矣。 吴瑞荣《唐诗笺要》:至情处莫非天理。暴弃天物者不怕霹雳,却当感动斯语。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碍诗之妙。如元次山《舂陵行》、孟东野《游子吟》、韩退之《拘幽操》、李公垂《悯农》(即《古风》)诗,真六经鼓吹。 李锳《诗法易简录》: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豳》之变风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绅介绍和李绅诗词大全

诗人:李绅

李绅,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
复制作者 李绅
猜您喜欢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形式:

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 策马犯霜雪,逢人问路程。 归期在何日? 应是近新正。

复制 萨都剌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录囚河间还司送宪使韩仲宜调山东

形式:

一想分司日,人生类转蓬。 同行三伏尽,此别几时逢。 雪窦泉花白,霜林柿叶红。 山东好风景,少驻莫匆匆。

复制 萨都剌 《录囚河间还司送宪使韩仲宜调山东》

闽中苦雨

形式:

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 海瘴连云起,江潮入市流。 钓竿如在手,便可上渔舟。

复制 萨都剌 《闽中苦雨》
类型:

登乌石山仁王寺横山阁

形式:

千尺青莲座,烟霞拥地灵。 山川几緉屐,日月两浮萍。 鸟没天垂海,龙归水在瓶。 深堂说法夜,应有石头听。

复制 萨都剌 《登乌石山仁王寺横山阁》

送观志能分得君字志能与仆同榜又同南台从事考满北还

形式:

登台曾并辔,射策又同文。 八月中秋别,三年此日分。 风霜下木叶,鸿雁渡江云。 无日不思我,有诗还寄君。

复制 萨都剌 《送观志能分得君字志能与仆同榜又同南台从事考满北还》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