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简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故事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现代作家金波《金波论儿童诗》: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现代语言学家杨春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邵雍介绍和邵雍诗词大全

诗人: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
复制作者 邵雍
猜您喜欢

题大观园

清代 : 曹雪芹
形式: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复制 曹雪芹 《题大观园》

元宵灯谜

清代 : 曹雪芹
形式: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无两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月阴晴任变迁。

复制 曹雪芹 《元宵灯谜》

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清代 : 曹雪芹
形式: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复制 曹雪芹 《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类型:

自题一绝

清代 : 曹雪芹
形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复制 曹雪芹 《自题一绝》

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清代 : 曹雪芹
形式: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复制 曹雪芹 《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