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注释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游永嘉江所作。谢灵运是东晋大族谢氏之后,门第高贵。刘宋建立之后,打击门阀士族,谢灵运未得重用,自己主动要求出守永嘉郡。在永嘉时他肆意游览山水,寄情于山水翰墨之间,以抒发郁愤。正是在这种处境与心情下,谢灵运写了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注释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登江中孤屿》是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先写因倦游而觅新奇之境,然后写登江中孤屿时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于神仙养生之境的幻想,抒发了作者对朝中的厌倦与渴望遁世处幽的心境。此诗叙事、写景、说理,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明代钟惺:“怀新道转回”:只是舟行诣妙。“寻异景不延”:此景亦真,惜说得不畅。(《古诗归》) 明代谭元春:灵运是古今第一游山人,所以游具游情丝毫可通之今日……(《古诗归》) 明代陆时雍:“乱流趋正绝(一作孤屿)”,此景人所不道,然言之自佳。“孤屿媚中川”,此山水赏心语,得趣既饶,故赋景自别。(《古诗镜》) 明代胡应麟:风神华畅,似得天授,而骈丽已极。又云:康乐清而丽。(《诗薮》) 明代孙矿:意不甚深,惟以生涩工。得在此,失亦在此。(《文选集评》) 清代王夫之:入想出句,一如皎月之脱于重云。(《船山古诗评选》) 清代陈祚明:谢康乐诗如湛湛江流,源出万山之中,穿岩激石,瀑挂湍回,千转百折,喷为洪涛。及其浩漾澄湖,树影山光,云容草色,涵彻洞深,盖缘源远流长,时或潴为小涧,亦复摇曳澄萦,波荡不定。又日:于未登孤屿前,先写一层,搜奇选胜,意见笃好山水若此,情倍深,旨倍曲,发端构想,高人几许。作诗能用意者,难在得发端一语,既得起句,则循绪而下,滔滔不穷,自然章法迢递,通体灵警,无论古体、近体皆然。又云:“乱流”二句佳,绝流而渡,正尔时,不意复有好景,忽得孤屿悦目赏心,出于望外,觉此境倍佳耳。“云日”二句,十字足尽孤屿妙景,亦写景写虚法。(《采菽堂古诗选》) 清代何焯:放眼江天,脱屣遗世,兴象殆欲参灵。“乱流趋正绝”二句,妙在上句一顿。舟行兀兀,忽推蓬远眺,心目俱旷,叙写生动。“表灵物莫赏”二句,景物灵旷,尚莫能赏,况埋照而蕴真者乎。(《义门读书记》) 清代沈德潜:“怀新道转回”,谓贪寻新境,忘其道之远也。“寻异景不延”,谓往前探奇,当前妙景,不能少迁延也,深于寻幽者知之。十字字字耐人咀味。又云:“乱流”二句,谓截流而渡,忽得孤屿。余尝游金、焦,诵此二句,愈觉其妙。(《古诗源》) 清代邵长蘅:孤屿便妙,“新”、“异”二字,为孤屿写境灵,真便写性情矣。又云:大谢诗无论才高,其所历之处皆是妙境,焉得不触发?(《文选集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谢灵运介绍和谢灵运诗词大全

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
复制作者 谢灵运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土部 · 砂锅

形式:

释名 沙土埏埴烧成者。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土部 · 砂锅》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鳝泥

形式:

主治 主治火带疮。水洗取泥炒研,香油调傅。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鳝泥》

本草纲目 · 金部 · 粉锡

形式:

释名 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旧日妇女用来擦脸。古人称铅为黑锡,所以铅粉又叫做粉锡。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小儿脾泄不止。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每服三分,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粉锡一两,调鸡蛋清,和灸烘焦,研细。每次用冷水冲服一钱。 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小儿腹胀。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小儿肚皮变青,极为危险。用上法可治好。 小儿夜啼不止。用粉锡如三粒豆子那样大的量,水冲服。一天服三次。 身热多汗。用粉锡半斤、雷丸四两,共研细,当作扑粉扑身。 绦虫蛔虫。用少量粉锡,炒后放在肉汤里空心服下,大效。 鼻血不止。用醋炒粉锡,服一钱,即见效。 齿缝出血。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跌打瘀血。用粉锡一钱,和水冲服。虽脸青、气短、欲死者亦有效。 跌打断骨。用粉锡、硼砂等分,研细。每服一钱,苏木汤送下。宜多饮苏木汤。 面皮抓伤。用香油调粉锡搽患处。 打伤后肿痛成疮。用粉锡一两、生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拌麻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贴佃处。脱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满,再包扎好。 黄水脓疮。用粉锡煅黄三钱,加松香三钱、黄丹一钱、细矾二钱,共研为末。倒入香油二两,熬成膏子涂搽。 口角生疮。用炒粉锡一分、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翻花恶疮(按:疮内有米粒状小颗,破则出血),翻出于外,故称翻花)。用粉锡一两、胭脂一两,共研为末。在盐水洗净患处后,即将药搽上。一天搽五次。 蜂巢疮。用粉锡、朱砂等分,研细,调蜜搽疮上。 汤火伤。用羊子骨髓调粉锡涂搽。 蠼螋尿疮(按:此疮初起如粟,渐大如豆,后成浆泡,恶汗流出,疼痛难忍,同时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陈藏器还说:这种疮能绕腰生长。看来很可能是“带状泡疹”)。用醋调粉锡涂搽。 诸蛇咬伤。用粉锡和大蒜捣如泥,涂伤口。 目翳。用粉锡点翳上,有效。 口干无津。用公猪胆五个,酒煮,到胆囊破烂时,加粉锡一两,研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腹中鳖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块,或肿起外突,如鳖伏身)。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 背疮、背痛。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到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此方名“神应膏”。 附方 粉锡的主要功能,古称“能伏五尸”。五尸的病象中,有类似今之所谓癌症的病象。又:古之所谓“症瘕”,其中也有的类似癌症,而粉锡正是治疗症瘕的要药之一。因此,粉锡是否与治癌有关,是值得探讨的。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本品有毒。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金部 · 粉锡》
类型:

本草纲目 · 水部 · 腊雪

形式:

释名 取雪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所能不能入药。 附方 腊雪能解一切毒。治时气温疫、酒后暴热、小儿热狂啼等。亦治黄疸,但服时须稍加热。腊雪洗眼,能退眼红;煎茶煮粥,可以解热止渴;涂抹痱子有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水部 · 腊雪》
类型:

本草纲目 · 水部 · 夏冰

形式:

释名 亦名凌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水部 · 夏冰》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