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注释
食:食物。
闻已:听罢。
更:再次。
益:增加。
既:已经。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所以:……的原因。
复:再。
爽:差、败坏。
智:智慧。
故:缘故。
反:反而。
患:祸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佛典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启示

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注释

食:食物。 闻已:听罢。 更:再次。 益:增加。 既:已经。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所以:……的原因。 复:再。 爽:差、败坏。 智:智慧。 故:缘故。 反:反而。 患:祸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僧伽斯那

僧伽斯那,又称僧伽斯、僧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所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
复制作者 僧伽斯那
猜您喜欢

送杜德明归豫章

形式:

云白江寒雪未消,归人初发望仙桥。 船头冻酒惊浮蚁,剑底春衣忆解貂。 湖雨暗沾徐稚榻,山云长隔彩鸾箫。 喜闻仲氏林居好,旧隐何时许见招。

复制 刘崧 《送杜德明归豫章》

赠黄近贤自宜春过青原上赣州访周录事

形式:

东风好在郁孤台,二月乘流又下来。 江上啼莺留客醉,岭南征雁逐人回。 故交天府音书绝,田父邻庄农事催。 题遍虔州山水胜,他时南土著雄才。

复制 刘崧 《赠黄近贤自宜春过青原上赣州访周录事》

赠魏伯谅归豫章

形式:

十月清霜逐雁飞,旅游空复叹多违。 野林寒色催黄落,石室秋阴近翠微。 聚散总怜今日异,登临徒感故人稀。 将军宴客偏愁别,更换歌辞看舞衣。

复制 刘崧 《赠魏伯谅归豫章》

送慧上人之九顿岭

形式:

故人东去维扬日,学士亲题送别诗。 一代风流嗟已矣,十年漂泊更何之。 久传大府承簪笔,犹滞沧江理钓丝。 寂寞旧游临汝曲,秋风雕鹗起遐思。

复制 刘崧 《送慧上人之九顿岭》

罗巡检一中由袁府告籴于赣道阻留西昌久之将归袁州诗以为别

形式:

快阁西偏寺最幽,江风渚月净如秋。 竹间久挂将军剑,柳外初回使者舟。 痛哭秦庭惊晏岁,独持汉节望南州。 日斜戍鼓连山急,杳杳冥鸿慎所投。

复制 刘崧 《罗巡检一中由袁府告籴于赣道阻留西昌久之将归袁州诗以为别》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