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类型:

译文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空斋:空荡的书斋。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景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景,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景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针。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万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景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句句而句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景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景,使人更感到景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景,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景,收到藏深景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万触发、融合为一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杜陵是韦应物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因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而得名 。当时诗人离开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在外宦游,适逢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叫人如何能够安坐?还是出去看看吧!漫无目的地来到江边,江风拂面,竟然觉得比屋内还暖和一些。独坐岸石,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清脆如歌的啼唤,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喝一杯淡淡的冷酒,解不了胸中无限的愁绪;看一眼带露的红花,消不了心中无尽的孤凄;远在京师的弟弟,我想念你们啊!此时此刻,老家杜陵的原野上,该是草色青青了吧……”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雨中”是天气之冷;“禁火”是节令之冷;“空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地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 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江上”是春潮涌动的春江;“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的“想诸弟”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赏花,不是游春时的闲适畅饮,而是孤寂难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泪眼观花花不语”,无可奈何的自宽自慰之中,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惆怅。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时下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不过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空斋:空荡的书斋。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诗从环境写起,言“雨中”、“禁火”、“空斋”,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接下来写“听莺”、“把酒”、“看花”等活动,虽是赏心乐事,但思乡念亲之情始终无法排遣,以乐景写哀情。末句写家乡杜陵芳草萋萋,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谢榛《四溟诗话》引孔文谷:风人之绝响。 高棅《批点唐诗正声》:寄兴闲远,绝句尤有风。 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比右丞似高一格。 黄叔灿《唐诗笺注》:此诗情味不减“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也。王诗粘,韦诗脱,各极其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韦应物介绍和韦应物诗词大全

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
复制作者 韦应物
猜您喜欢

李令伯赞

形式:

少违父母,长全其身。 皇天后地,实所共闻。 应门无童,期功无亲。 饮食汤药,祖母惟臣。 祖孙二人,视犹母子。 缓则俱生,急则俱死。 事君报刘,有臣如此。 临表之情,宜映青史。

复制 孙作 《李令伯赞》
类型:

送葛倅还金陵

形式:

勾漏人传旧葛洪,夜深吹笛向江东。 海楼会散金山寂,淮月清悬石垒空。 骢马昔时瞻御史,倅车今日见明公。 别怀万里如潮急,相趁西州舶趠风。

复制 孙作 《送葛倅还金陵》

识字

形式:

文章不经世,识字长苦饥。 而令七尺躯,愧此一鸱夷。 何似不读书,买牛荷锄犁。 六经垂照耀,九道驰坦夷。 天门西北开,达者得升跻。 儒冠立其下,宁问渠是谁。 凤雏生不凡,三日愿高飞。 蓬鸠远未识,老死安其卑。 二鸟各适性,吾方定其施。 鸠兮鸠兮汝勿嗤,朝阳合得凤来仪。 一举万里青云栖,汝鸠虽老安得知。

复制 孙作 《识字》

莫抵西郊

形式:

白日崩云莫色微,柴车独不款高扉。 十觞酩酊浮家酽,五载暌离笑客衣。 瑟瑟雨声寒渐密,沉沉更漏夜仍稀。 天明即别愁何限,四壁凄凉万事违。

复制 孙作 《莫抵西郊》
类型:

归带惠泉邀诸友茗饮

形式:

江南浙山俱可人,泽北惠泉尝入梦。 昔年濯足望具区,船头百折烦遮送。 高情数与此山期,舟不冲风雨尼之。 天公忌人如忌疾,十年欲去事长违。 昨宵拄杖落林谷,画舫载泉赢百斛。 为倒龙堂明月珠,共试蛇坑小苍玉。 故人谈颊翻九河,舌本咽枯知奈何。 此泉此茗不易得,缓饮缓煎还可过。 人间酒肉谁厌臭,我味此泉渠闭口。 身如瓠壶过汤羌,慎勿与方传不朽。

复制 孙作 《归带惠泉邀诸友茗饮》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