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回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回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回不是正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hú):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苏轼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一任情性,发自衷心,因而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以议论为词,化用哲学语言入词,冲破了传统词的清规戒律,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这种语言上的特色正表现出词人的独特个性。正如前人所说。东坡“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也是恰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初食车螯

形式:

累累盘中蛤,来自海之涯。 坐客初未识,食之先叹嗟。 五代昔乖隔,九州如剖瓜。 东南限淮海,邈不通夷华。 于时北州人,饮食陋莫加。 鸡豚为异味,贵贱无等差。 自从圣人出,天下为一家。 南产错交广,西珍富邛巴。 水载每连舳,陆输动盈车。 溪潜细毛发,海怪雄须牙。 岂惟贵公侯,闾巷饱鱼虾。 此蛤今始至,其来何晚邪。 螯蛾闻二名,久见南人夸。 璀璨壳如玉,斑斓点生花。 含浆不肯吐,得火遽已呀。 共食惟恐后,争先屡成哗。 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 多惭海上翁,辛苦斫泥沙。

复制 欧阳修 《初食车螯》
类型:

和圣俞感李花

形式:

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 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馀知有几。 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得归。 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复制 欧阳修 《和圣俞感李花》

刑部看竹效孟郊体

形式:

花妍儿女姿,零落一何速。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 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春风红紫时,见此苍翠玉。 凌乱迸青苔,萧疏拂华屋。森森日影闲,濯濯生意足。 幸此接清赏,宁辞荐芳醁。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

复制 欧阳修 《刑部看竹效孟郊体》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形式:

别君今几时,岁月如插羽。 悠悠寝与食,忽忽朝复暮。 纷纷竟何为,凛凛还自惧。 朝廷无献纳,仓廪徒耗蠹。 风霜苦见侵,衰病日增故。 江湖岂不思,恳悃布已屡。 美哉广陵公,风政传道路。 优游侍从臣,左右天子顾。 君来一何迟,我请亦有素。 何当两还分,尚冀一相遇。 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复制 欧阳修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形式: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自然唯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薾苦疲困,况此烦歊正炎赫。 少壮喘息人莫听,中年鼻鼾尤恶声。 痴儿掩耳谓雷作,灶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蠹书懒架抛纵横。 神昏气浊一如此,言语思虑何由清。 尝闻李白好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 江西得请在旦暮,收拾归装从此始。 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

复制 欧阳修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