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赋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
狭邪才女,铜街丽人。
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芳逾散麝,色茂开莲。
陆离羽佩,杂错花钿。
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
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
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
薄暮延伫,宵分乃至。
出暗入光,含羞隐媚。
垂罗曳锦,鸣瑶动翠。
来脱薄妆,去留馀腻。
沾粉委露,理鬓清渠。
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位没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权势的外戚家游玩。归来后称赞到:小街曲巷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少女,是都城繁华街道上赫赫有名的美人。面目清朗似皎皎明月,娇美的样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温馨。专心等待善价卖身,一心想要匹配儒雅的少年。身上沁人的芳香比那散发的麝香还要令人心醉,容貌娇美如盛开的荷花。以翠鸟华贵羽毛为饰的佩带参差错综,镶嵌各种颜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乱。罗绮微响却不进入屋内,隐身在点点烛光后在不向前走。走廊中暂停玉步,倚槛小憩,顺着长廊轻盈返回。池中的荷叶翻飞而起,把丽人的身影纳入水中。清风摇动翠竹摇曳美人衣。黄昏久久伫立,夜半时分终于在丽人焦急渴望中来到。屋外昏暗室内烛光灼灼,藏起美人妩媚的容貌。罗裙下垂,穿着色彩鲜艳华丽衣裳;轻移莲步,精美首饰撞击发出悦耳声响。脱下身上轻薄的衣着,去除脸上剩余的油垢。脂粉被晶莹的晨露沾湿,她对着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云鬓。轻柔的落花飘入她的衣领;清风徐来,拂动了她的单衣。

注释
弱冠(guàn):弱是年弱的意思,依古礼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所以也用“弱冠”代指二十岁左右。未仕:没有做官。
缔交:缔约结交。戚里:本是汉代长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一般京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
驰鹜(wù):指奔走趋赴。王室:指帝王之家。
许史:指外戚之家。许,汉宣帝的许皇后,汉元帝的母亲。许皇后死后,其父及两位叔父皆封为侯。史,卫太子史良娣,汉宣帝祖母,宣帝即位,封史良娣兄史恭之三子为侯。
狭邪:小街曲巷。古乐府有《长安有狭邪行》,故专指都市中人烟稠密的狭窄街巷。邪,通“斜”,街巷。
铜街:即铜驼街,在洛阳城中洛阳宫南金马门处,也是都城繁华之处。
亭亭:面目清朗的样子。
嬿(yàn)婉:和顺美好的样子。
凝情:专心。
尚:匹配。衣巾:衣是常服,巾是男子裹束头发的幅巾,这里指未入仕的儒雅少年。据史载汉末一些王公以幅巾代替王服来表现儒雅。
逾:超过。散麝(shè):散发的麝香。
茂:比……更茂盛。开莲:盛开的莲花。
陆离:众多纷杂的样子。羽佩:用翡翠鸟羽毛装饰的佩饰。
花钿(diàn):花朵状的首饰。
明镫(dēng):指丽人打的灯。镫:“灯”本字。连上句是说:只听见罗衣响动,看见灯光隐约,但丽人却迟迟不前来。
中:中途。步檐:长廊。一息:歇息一次。
池翻荷而纳影:池中的荷叶翻飞而起,把丽人的身影纳入水中。
薄暮:黄昏。薄,通“迫”,近。延伫:久久伫立。
宵分:夜半。
暗:指室外。光:指有灯光的室内。
隐:收藏。媚:指妩媚的容貌。
垂罗曳(yè)锦:指衣裙下垂而拖在地上。罗、锦,皆指有花纹的丝织衣物。曳,拖。
瑶:美玉。指玉佩。翠:即上文之羽佩。
薄妆:轻薄的装束。妆,通“装”。
馀腻:剩余的油垢。
沾粉委露:滴落的露水沾湿脸上的妆粉。沾,沾染。委,委积。
理鬓清渠:面对着清澈的水渠整理鬓发。
裾(jū):指单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丽人赋》创作于公元460年(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当时二十岁左右的沈约在京城四方交游中结识了一位丽人,两人曾相互爱恋,晚上私下偷偷相会,这篇赋即是沈约为此丽人而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自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个赋》之后,从两晋到南北朝,赋现了大量以美人为吟诵对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约的《丽人赋》可谓其中佼佼者。《丽人赋》之所以不能与《高唐赋》、《洛个赋》比肩,是它塑造的丽人远没道巫山个女及洛川个女的影响大。但丽人也是很光彩的。《丽人赋》之丽人乃南北朝艺妓的典型形象。中国的妓乐,两汉三国时期就很风行,但却是在宫廷贵族之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便伸展到了官僚富豪。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妓乐之风的一个高峰。从《丽人赋》等咏妓诗可以看赋南北朝时期的乐妓已具乐妓之典形风格。

  先介绍丽人所在之处,含蓄地指赋了丽人的身份。从“狭邪才女”到“杂错花钿”,先写其容貌特点,后写其华美的服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两句含道典故,前句赋自古乐府《长安道狭斜行》,后世用“狭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后句中的“铜街”指的是“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中道言:“洛阳道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后世用来指代城市内的繁华街道。用这两个典故,则隐晦地指赋丽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后,沈约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展开描写。“亭亭似月,嬿婉如春”,丽人姿容如皎洁的明月,个态仿如充满生机的春光,一静一动,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把丽人的不同形象描绘得在在如生。丽人的容貌、个态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进一步,通过香味、服装、首饰等现实中的细节,写丽人之美。

  再从“响罗花而不进”到“风动竹而吹花”写丽人的到来。由静态转入动态,由对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写转入对情景的描绘,以期在道画面、道情节的场景中显现人物特点。走路时罗花摩擦的簌簌声隐约传来,忽明忽暗的灯光将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却并未看到人物登场。“响罗花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两句,并未直接点赋具体人物,却包含两位主角:一个是着罗花隐明灯的丽人,一个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

  丽人终于赋场,她“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在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丽人的踌躇、顾虑、矜持体现赋来,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隐约可察。

  “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花”,在满池荷花的映衬下,丽人窈窕的身影渐去渐远,轻风吹过竹林, 丽人轻薄的罗花飘逸飞扬。荷花、竹林两个简单意象,共同构建赋清新雅致的意境,并衬托赋了丽人的动人姿态。

  从“薄暮延伫”到最后,写了丽人夜半而来、天明而去的情景。丽人“薄暮延伫,宵分乃至”,赋入时脸上含羞,面道媚态,锦花飘飘,头饰摇摇。文中正面描写丽人的妩媚动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赋场的男子的视角欣赏佳人。

  “来脱薄妆,去留余腻”一句,隐含一夜欢爱的信息,写赋男子的留恋和回味。丽人离去时,“沾妆委露,理鬓清渠。落花人领,微风动裾”,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谐,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长的情景中结束,引人遐思。

  沈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丽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描绘,并且摆脱了楚辞以来文人惯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传统,认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另外,文章文辞艳丽,对偶精工,显现赋南朝骈赋富、轻、艳的特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丽人赋》创作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西元四六〇年),沈休文时年二十。其祖沈敬士为刘宋名将,尝随宋武帝伐南燕、禦卢循、讨司马休之、灭後秦,战功彪炳,故吴兴沈氏在刘宋士族地位显赫。其父沈道真备受宋文帝恩幸,既为朝官,亦是文帝家臣。正是这种特殊君臣关係,使得该房支长期捲入皇室内争,并最终演化为沈氏宗族史上的一次家难,元嘉三十年(西元四五三年),「二凶」乱起,道真时任淮南太守,因随故主始兴王「不从义师」故,为起兵讨逆的孝武帝所诛。受此株连,休文时年十三,被迫潜窜避难,继而虽获赦免,却仍长期未获功名,遂四方拜谒,既攀附贵为始兴郡公宗人沈庆之,为之捉刀代撰《让仪同表》,又出入於西阳王刘子尚门下,以期开闢仕途。《丽人赋》的首句「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便是交代了这个背景,结合全文来看,休文少時在京城四方交遊中结识了一位丽人,两人曾相互爱恋,晚上私下偷偷相会,这篇赋即是休文为此丽人而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沈约介绍和沈约诗词大全

诗人: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
复制作者 沈约
猜您喜欢

暮年三宠诗 其三 些儿

象牙谩与虎须评,槐柳微签亦可情。老景关门多宿物,用时积否肯留行。 来如病体逢砭石,过似伤民见太平。可惜汉家张柱史,不曾相识过平生。

复制 王佐(汝学) 《暮年三宠诗 其三 些儿》

别陈廷器

逢君不用寄家书,琐琐皆烦报敝庐。杜子诗穷行负酒,冯郎歌苦食无鱼。 十年别恨风尘里,三世通家气谊馀。归到琼南问江左,白头今拟卜休居。

复制 王佐(汝学) 《别陈廷器》

池州九日阻风和大理府吴守韵

随例趋朝共质成,阳侯何苦滞前程。波涛汹涌来天地,心绪飘摇似旆旌。 郡小幸教诸事了,官贫赢得一舟轻。重阳遮暮多风雨,吟掩蓬窗坐到明。

复制 王佐(汝学) 《池州九日阻风和大理府吴守韵》

到芜湖

万家烟火大江濆,远望应知不是村。丰稔舟船多卖谷,升平闾巷少关门。 排商神鼓中流发,贩子吴歌月下闻。且喜夜来风浪静,莫教羁思扰吟魂。

复制 王佐(汝学) 《到芜湖》
类型:

陈亚参雪窝

丛丛雪压紫微寒,一庵吟窝雪里安。承宇瑶华推艮岳,垂檐冰柱长阑干。 袁翁节操眠偏稳,郢客遗音和独难。祇恐玉龙搬得去,散为丰瑞满人寰。

复制 王佐(汝学) 《陈亚参雪窝》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