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万事有不平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大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大烦恼?
若只海你这寸长大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绝不后悔。
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
西山之上大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大巢歇息!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大一种鸟。相传是炎帝大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尔:指精卫。终古:永远。
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大人。窠(kē):鸟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是顾炎武在三十六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那时,反清复明的力量只剩下东南海隅和西南边陲微弱地持着,作者的很多好友也已在斗争中牺牲了。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诗人以精卫自喻,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经常呤咏的内容。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一个熟典,就在于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人间的一种可贵而又可悲的精神。将精卫和愚公作一个比较的话,二者事有相类之处,但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精卫体小,所衔木微,而东海无涯,无有平期。然而“我心无终时”,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怆,令人崇敬。这种精神,对于作者这样在亡国之后永葆节操的民族志士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同时,在此诗中诗人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己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成篇,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层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万事有不平”句的问话是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心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慕于懦弱的一种自欺,明明承认万事不平,又觉得已回天无力,于是主张放弃反抗,停止斗争。这种人还往往自命通达,很容易发展为与世俯仰,随波逐流,丧失节操。作者则借精卫之口以明志:“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这是对精卫精神的讴歌,又是作者心灵的直接宣泄。在当时,明王朝大势早去,复国无望,这一点作者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自比精卫,誓死不向清朝统治者屈节,决心坚持“衔木”,直至终古胜利仪是奋斗者的愿望,虽然不绝对能实现,但舍身的抗争却誓不停止,永远是战士的精神脊柱,那就是可歌可泣的正义之志。作者的宣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正是作者内心的剖白。“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借对话者的口吻,道出了一个可耻的现实:原来的一些明朝士人,在亡国之后,初隐而后仕,自营巢窠,卖志求荣,丧失了民族的气节。他们不过是一群为作者所不齿的燕鹊之类的“众鸟”,在精卫的面前却显得非常的卑鄙无耻了。

  此诗对精卫的形象作了富于独创性的再塑造、在诗的中间作者让精卫自己反复鸣唱,使其光辉的精神特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这种民族精神的瑰宝之所以光芒闪耀,异彩夺目,是作者将它置身于“燕雀”的衬托之上,所获得的神效。美与丑相激共振,精卫与燕雀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各行其是,顿时黑白昭然,圣沽与龌龊的互相比较,所产生的褒贬效果分外强烈。

  另外,此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使诗的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尽弃雕饰。从而使通篇不枝不蔓,精工细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诗中所弘扬的正义之气,还是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都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顾炎武介绍和顾炎武诗词大全

诗人:顾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
复制作者 顾炎武
猜您喜欢

谢尚书挽词

形式:

长啸乾坤内,如公复几人。 科名皆自郐,文字本先秦。 海内瞻丰采,朝端惜老臣。 履声依北斗,庙貌填南闽。 发为忧民种,家从入仕贫。 人方起安石,帝欲畀衡钧。 国计吁前箸,工虞鄙算缗。 忽为箕尾客,昔忝鹿鸣宾。 传授曾期质,褒扬却愧诜。 平生怀旧泪,不敢污车茵。

复制 王鏊 《谢尚书挽词》

韩见和复次韵

形式:

官曹苦鲜悰,簿领纷然积。 不有同心人,窘然坐拘迫。 泠泠朱丝弦,韵写秋泉滴。 早朝行连裾,暮衙语对席。 新诗每见投,古淡似张籍。 推诚两相予,心肺无间隔。 君如千丈松,独立万仞壁。 而我独何为,一旦为旧识。 尚有少堪疑,扬雄太岑寂。

复制 王鏊 《韩见和复次韵》

凤雏行赠毛锡朋

形式:

凤兮凤兮,何睹之艰。 一出于虞廷,再鸣于岐山。 迩来三四千年间,寂寥兮不闻不见,徒闻凡鸟声间间。 梧桐兮萋萋,竹实兮离离。 迟尔之来兮,览德辉而下之。 一鸣兮使我朝廷清,法度贞,三台明润无搀枪。 再鸣兮使我四海平,礼俗成,百蛮朝贡无甲兵。 鸟中之凤人中豪,河东之薛隆中庞。 谢家池上名俱高,毛翁之鸣当云霄。 有雏丹穴文九苞,龙文燕颔谁可曹。 毛生毛生真凤毛,一鸣兮再鸣兮,吾将侧耳听尔于明盛之朝。

复制 王鏊 《凤雏行赠毛锡朋》

病中五适 其四 絺帏

形式:

朝蝇不胜祛,暮蚊不胜拍。 仗尔为驱除,安然睡通昔。 寄谢石季伦,锦步复何益。

复制 王鏊 《病中五适 其四 絺帏》

苦雨二首

形式:

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 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 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 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 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 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 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 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 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 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 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

复制 王鏊 《苦雨二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