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师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都的积雪刚刚消融完,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破土而出;偏门出的偏僻小巷行人稀少。
突然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这是标志着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声音啊!

注释
荠菜: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荠荠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角门:小的旁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露。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因此这个地点的深层意蕴决不能轻易忽略。“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一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不是吗?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任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所以这个细节也不能忽略。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角门”指偏门,是诗人到达京师后的寓所之门。“深巷”指偏僻的小巷。有元一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杨载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

  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这与其说是黄鹂的鸣叫,倒不如说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尽管自己仕途艰难,但现在不是已经奉诏进京了吗?希望就在眼前!“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到处莺歌燕舞”固然更为繁华热闹,但已经没有“春来第一声”的新鲜感了。唐代诗人韩愈《春雪》诗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刚刚感觉到春天来临之前的心理状态。些微淡淡的绿芽,就使人又惊又喜,何况第一声鸟鸣呢!更何况是善解人意的黄鹂呢。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呢!

  杨载所著《诗法家数》一书,曾提到写景要“景中含意”。本诗所设之景,无一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的确达到了“景中含意”。“景中含意”也就是情景交融。这首绝句淡淡写来,似乎毫不经意,但兴象自然,意境优美,深得唐人三味,称得上是元代“宗唐 ”风气中成功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本诗描写初春之景,既表达了作者的苦闷心情,又表达作者因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充满希望的心情。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随着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杨载介绍和杨载诗词大全

诗人: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
复制作者 杨载
猜您喜欢

采桑子 其一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形式:

郁金堂后相思树,花月珑璁。 庭院迷蒙,凤胫兰膏潋滟红。 双心一气沉香火,娇小乌龙。 斜压薰笼,笑尔葡萄宝幔空。

复制 陈维崧 《采桑子 其一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菩萨蛮 为友人题像

形式:

万山槲叶西风起,黛痕滴入衫痕里。 砚匣净无尘,依稀陆子春。 他时须献赋,细马朝天去。 相映柳毵毵,宫娥报卷帘。

复制 陈维崧 《菩萨蛮 为友人题像》

好事近 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

形式:

春水锦鳞通,忽把故人墨迹。 一纸三年才到,讶红笺无色。 当初高宴五茸城,尽江东裙屐。 记得傀俄酒态,有琼筵醉客。

复制 陈维崧 《好事近 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

采桑子 其十二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形式:

盈盈对坐翻经史,琳笈琼函。 粉印脂钤,夜冷春葱下几签。 在旁蜡烛能知状,茗苦香甜。 月小风纤,咏絮才高笑撒盐。

复制 陈维崧 《采桑子 其十二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吴门遇徐松之问我新词赋此以答

形式:

当时惯做销魂曲,南院花卿。 北里杨琼,争谱香词上玉笙。 如今纵有疏狂兴,花月前生。 诗酒浮名,丈八琵琶拨不成。

复制 陈维崧 《采桑子 吴门遇徐松之问我新词赋此以答》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