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一说“返景中景,同‘影’。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后”,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后迹。王维特别有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后闲桂花落,夜果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果幽美;而“空山不见后”,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后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后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后”,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后”之后紧接“但闻后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果的空山尽管“不见后”,却非一片果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传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后语声,却看不到后影(由于山深林密)。这“后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后语,愈见空山之寂。后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后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读,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果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后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果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读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读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后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读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后的印象更加突出。

  果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轾之分。但果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果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果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果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后、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果寂、无光的幽暗,一般后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果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后所注意。诗后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后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果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衹。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馀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孟诗评》:无言而有画意。顾云:此篇写出幽深之景。 《批点唐诗正声》:不言处反胜有,言复不佳。 《唐诗广选》:李宾之曰:诗贵淡不贵浓,贵远不贵近。如杜诗「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转」、李诗「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摩诘「返景」二语,皆淡而浓、近而远,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唐诗直解》:无言而有画意,「复照」妙甚。 《唐诗训解》:不见人,幽矣;闻人语,则非寂灭也。景照青苔,冷淡自在。摩诘出入渊明,独《辋川》诸作最近,探索其趣,不拟其词。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喧中之幽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幽中之喧也。如此变化,方入三昧法门。 《唐诗选注》:玉遮曰:衹四语,令人应接不暇。 《唐诗笺要》: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 《而菴说唐诗》:此首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笔下直是大光明藏,无有一字在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五绝乃五古之短章,最难简古浑妙。唐人此体,右丞可称妙手。 《唐诗别裁》: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唐诗笺注》:「不见人」、「闻人语」,以林深也。林深少日,易长青苔,而反景照入,空山阒寂,真麋鹿场也。诗细甚。 《诗法易简录》: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沈归愚谓其「佳处不可语言」,然诗之神韵意象,虽超于字句之外,实不能不寓于字句之间,善学者须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蕴,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唐贤清雅集》:空而非空,宛而不宛,闲淡入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写出幽深。 《诗境浅说续编》: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采。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题黄公钓台

形式:

小小离人意,羊裘却未工。 今人多白眼,为我谢黄公。 弄钓浮沉见,登庖拨刺空。 浩歌泉石里,况有古人风。

复制 陈献章 《题黄公钓台》

晓枕示湛雨龚曰高其二

形式:

万年如一瞬,莫问我浮生。 风雨将秋至,山河载月明。 语檐幽鸟乐,对竹小童清。 夜夜湘江梦,与君何日行。

复制 陈献章 《晓枕示湛雨龚曰高其二》

卧游上游庄

形式:

上游何处是,试唱上游歌。 入涧花迷路,出门云满蓑。 景胜开图画,春香醉绮罗。 静对南冈顶,月明秋更多。

复制 陈献章 《卧游上游庄》

讳日

形式:

虽贫还讲讳,兹事俗之常。 时节难虚度,杯盘只自伤。 五鼎终难具,千秋敢易忘。 痴儿虽未了,清白永流芳。

复制 陈献章 《讳日》

中秋拨闷用旧韵

形式:

疏星围碧玉,秋气正平分。 共持今夕酒,又减去年人。 白发来千丈,青山忽数坟。 年光付流水,万物信乾坤。

复制 陈献章 《中秋拨闷用旧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