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注释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戋(jiān)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
织:编。巴:一作“笆”。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
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田舍翁:农夫。
喻:知道,了解。
深色花:指红牡丹。
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前后,白居易创作了组诗《秦中吟十首》。“秦中”是指唐代首都一带地方。诗前小序曰:“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此诗为其中第十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注释

直歌其事:一作「略举其事」,一作「略举其事因」,一作「因直歌其事因」。 命为《秦中吟》:一作「命为《秦中吟》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白居易介绍和白居易诗词大全

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复制作者 白居易
猜您喜欢

吉了犯横溪阁

形式:

万古认高人旧居,翠溪双抱。春山不老。桃花外、又生芳草。家连戚里,将母辞官荣州道。任奸党成碑,一付苏娘笑。地仙楼,畅游钓。 樽酒纵谈,宋到邦昌,天公真醉了。学士此共读,念王室,忧心捣。舍痛哭,如何好。过三朝交流仍半岛。借素阁鱼陂,社事乡农醮。墓边来大鸟。

复制 赵熙 《吉了犯横溪阁》

露华蒙山茶为汉僧吴理真手植

形式:

露芽翠滴。是汉代高僧,挈自西域。夏禹旧山,青染川南天色。仲春渐渐枪旗,日照一团仙碧。灵气孕、莲花半空,万古苍石。 生株细数凡七。过四月黄梅,香嫩堪摘。历尽岁年无算,短柯盈尺。祖洲当采神芝,叶叶远传京国。风味损,如今碎包饷客。

复制 赵熙 《露华蒙山茶为汉僧吴理真手植》
类型:

三姝媚闻乔损丈卒法源寺

形式:

幽州天外远。望魂兮归来,武担山畔。古佛同居,总平生英气,法华千转。柳色依然,春未了、台城先换。第一伤心,泉路交期,十三峰馆。 三度同经兵乱。记旧国黄尘,夜深长叹。小阁延秋,有相公来去,履痕都满。是色是空,全付与、钟声肠断。岁岁寻碑唐寺,丁香泪点。

复制 赵熙 《三姝媚闻乔损丈卒法源寺》

婆罗门令两月来蜀中化为战场,又日夜雨声不绝,楚人云:后土何时而得乾也。山中无歌哭之所,黯此言愁

形式:

一番雨、滴心儿醉。番番雨、便滴心儿碎。雨滴声声,都装在、心儿里。心上雨,干甚些儿事。 今宵雨,声又起。自端阳、已变重阳味。重阳尚许花将息,将睡也、者天气怎睡。问天老矣,花也知未。雨自声声未已。流一汪儿水。是一汪儿泪。

复制 赵熙 《婆罗门令两月来蜀中化为战场,又日夜雨声不绝,楚人云:后土何时而得乾也。山中无歌哭之所,黯此言愁》

木兰花慢 · 杜鹃花

形式:

万山红似血,是谁染、蜀宫花。想望帝声声,冤魂夜月,幻作根芽。天涯欲归未得,叹如今、归去也无家。多事宣城客子,三春三月三巴。 铅华。一种着银纱。清绝玉无瑕。问生成薄命,淡妆浓抹,谁胜些些。飞鸦。故宫鬓影,为东皇都付玉钩斜。一例燕山亭杏,可怜人不如它。

复制 赵熙 《木兰花慢 · 杜鹃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