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侍中杜正献公挽辞五首的拼音版

  • shì
    zhōng
    zhèng
    xiàn
    gōng
    wǎn
    shǒu
  • sòng
  • dāng
    zhí
    tuī
    ēn
    hòu
    zhōng
  • gǔn
    diāo
    guān
    zhì
    guì
    zàng
    xióng
  • tiān
    lǎo
    xiāo
    chán
    àn
    gāo
    yáng
    jiù
    kōng
  • cóng
    shǐ
    使
    chē
    wèn
    shì
    shí
    nián
    zhōng
苏颂介绍和苏颂诗词大全

苏颂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
复制作者 苏颂
猜您喜欢

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否?”“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   安尔 曼尔 摩祢 摩摩祢 旨隶 遮梨第 赊咩 赊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腻 膻帝 赊履 陀罗尼 阿卢伽婆娑簸蔗毗叉腻 祢毗剃 阿便哆逻祢履剃 阿亶哆波隶输地 欧究隶 牟究隶 阿罗隶 波罗隶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袠帝 达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输地 曼哆逻 曼哆逻叉夜多 邮楼哆 邮楼哆憍舍略 恶叉逻 恶叉冶多冶 阿婆卢 阿磨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遮、若鸠盘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痤隶 摩诃痤隶 郁枳 目枳 阿隶 阿罗婆第 涅隶第 涅隶多婆第 伊致柅 韦致柅 旨致柅 涅隶墀柅 涅犁墀婆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   阿梨 那梨 [少/免]那梨 阿那卢 那履 拘那覆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楼莎柅 頞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一精一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楼醯 楼醯 楼醯 楼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少/免]醯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遮、若毗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 恼乱说法者, 头破作七分, 如阿梨树枝。   如杀父母罪, 亦如压油殃, 斗秤欺诳人, 调达破僧罪。   犯此法师者, 当获如是殃。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睾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复制 释迦牟尼 《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法莲华经 ·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沈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稀有法,昔所未曾闻,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说得法利者,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或无碍乐说、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不退之法轮。 复有中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清净之法轮。 复有小千界、微尘数菩萨,馀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尘诸菩萨,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馀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闻佛说寿命,皆发无上心。 世尊说无量,不可思议法,多有所饶益,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摩诃曼陀罗,释梵如恒沙,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沈水,缤纷而乱坠,如鸟飞空下,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自然出妙声,天衣千万种、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烧无价之香,自然悉周遍、供养诸世尊。 其大菩萨众,执七宝幡盖,高妙万亿种,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亦以千万偈、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闻佛寿无量,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密、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此所轻恼,如是亦能忍。 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闻我说寿命,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顶受此经典,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于此无有疑。」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趋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床卧皆具足,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散华香末香、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薰油常燃之。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问难不瞋,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复制 释迦牟尼 《妙法莲华经 ·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莲华经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佛告常一精一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 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 汝听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 其目甚清净。   父母所生眼, 悉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   并诸余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 一切皆悉见。 虽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一精一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侯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净无浊秽, 以此常耳闻, 三千世界声。   象马车牛声、 钟铃螺鼓声, 琴瑟箜篌声、 箫笛之音声,   清净好歌声, 听之而不著, 无数种人声, 闻悉能解了。   又闻诸天声, 微妙之歌音, 及闻男女声, 童子童女声。   山川险谷中、 迦陵频伽声, 命命等诸鸟, 悉闻其音声。   地狱众苦痛, 种种楚毒声, 饿鬼饥渴逼, 求索饮食声,   诸阿修罗等, 居在大海边, 自共言语时、 出于大音声。   如是说法者, 安住于此间, 遥闻是众声, 而不坏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兽鸣相呼, 其说法之人, 于此悉闻之。   其诸梵天上, 光音及遍净, 乃至有顶天, 言语之音声,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一切比丘众、 及诸比丘尼,   若读诵经典, 若为他人说,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复有诸菩萨, 读诵于经法, 若为他人说, 撰集解其义,   如是诸音声, 悉皆得闻之。 诸佛大圣尊, 教化众生者,   于诸大会中、 演说微妙法, 持此法华者, 悉皆得闻之。   三千大千界、 内外诸音声,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天,   皆闻其音声, 而不坏耳根, 其耳聪利故, 悉能分别知。   持是法华者, 虽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复次、常一精一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鼻清净,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种种悉闻知。   须曼那阇提、 多摩罗栴檀、 沉水及桂香, 种种华果香,   及知众生香, 男子女人香, 说法者远住, 闻香知所在。   大势转轮王, 小转轮及子, 群臣诸宫人, 闻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宝, 及地中宝藏, 转轮王宝女, 闻香知所在。   诸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   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   诸树华果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诸山深险处, 栴檀树花敷, 众生在中者, 闻香皆能知。   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斗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   旷野险隘处, 狮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   若有怀妊者, 未辩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   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   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天上诸华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花庄严, 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着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一精一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   或在林树下、 专一精一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复次、常一精一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侯罗伽、摩侯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舌根净, 终不受恶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 于大众说法, 以诸因缘喻、 引导众生心,   闻者皆欢喜, 设诸上供养。 诸天龙夜叉、 及阿修罗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来听法, 是说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满三千界, 随意即能至。 大小转轮王、 及千子眷属,   合掌恭敬心, 常来听受法。 诸天龙夜叉、 罗刹毗舍阇,   亦以欢喜心, 常乐来供养。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诸天众, 常来至其所。 诸佛及弟子、 闻其说法音,   常念而守护, 或时为现身。 “复次、常一精一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持法华者, 其身甚清净, 如彼净琉璃, 众生皆喜见,   又如净明镜, 悉见诸色像, 菩萨于净身, 皆见世所有,   唯独自明了, 余人所不见。 三千世界中、 一切诸群萌,   天人阿修罗、 地狱鬼畜生, 如是诸色像, 皆于身中现。   诸天等宫殿, 乃至于有顶, 铁围及弥楼、 摩诃弥楼山、   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现。 诸佛及声闻、 佛子菩萨等,   若独若在众, 说法悉皆现。 虽未得无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净常体, 一切于中现。 “复次、常一精一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意清净, 明利无浊秽,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闻一偈, 通达无量义, 次第如法说, 月四月至岁。   是世界内外、 一切诸众生, 若天龙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种, 持法华之报, 一时皆悉知。   十方无数佛, 百福庄严相, 为众生说法, 悉闻能受持。   思惟无量义, 说法亦无量, 终始不忘错, 以持法华故。   悉知诸法相, 随义识次第, 达名字语言, 如所知演说。   此人有所说,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众无所畏。   持法华经者, 意根净若斯, 虽未得无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经, 安住稀有地, 为一切众生、 欢喜而爱敬。   能以千万种, 善巧之语言, 分别而说法, 持法华经故。

复制 释迦牟尼 《妙法莲华经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莲华经 ·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否。”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惠, 速成就佛身。

复制 释迦牟尼 《妙法莲华经 ·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妙法莲华经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 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号威音王,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天人龙神,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法欲尽时,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时诸四众,计着于法。   不轻菩萨,往到其所,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汝等行道,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轻毁骂詈;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其罪毕已,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六根清净。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复为诸人,广说是经。   诸着法众,皆蒙菩萨,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不轻命终,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得无量福,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则我身是。时四部众,   着法之者,闻不轻言: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值无数佛。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并及四部,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听法者是。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听受斯经,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至不可议,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亿亿万劫,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时说是经。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闻如是经,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广说此经,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复制 释迦牟尼 《妙法莲华经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