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家仲云归里的拼音版

  • sòng
    jiā
    zhòng
    yún
    guī
  • gāo
    tiān
    shuāng
    luò
    chū
    fēi
    sòng
    bié
    qiáo
    zhǐ
    cuì
    wēi
  • zuò
    zuì
    lián
    rén
    shàn
    guī
    cháng
    xiàn
    xiān
    guī
  • xiàng
    píng
    hūn
    jià
    suí
    shí
    qiǎn
    ruǎn
    xíng
    cáng
    shì
    wéi
  • zi
    wèi
    liào
    fēng
    nán
    yóu
    yǒu
    jiù
吴绮介绍和吴绮诗词大全

吴绮

清江苏江都人,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顺治十一年拔贡生,荐授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时官至湖州府知府,捕豪猾,修名胜,以失上官意被劾罢。居废圃,有求诗文者,以花木为润笔,因名其圃为“种字林”。......
复制作者 吴绮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兽部 · 鼬鼠

形式:

释名 黄鼠狼。 气味 肉:甘,臭,有小毒。心肝:臭,微毒。 主治 肉:煎油,涂疮疥,杀虫。心肝:心腹痛,杀虫。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兽部 · 鼬鼠》

本草纲目 · 兽部 · 猕猴

形式:

释名 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 气味 肉:酸、平、无毒。 主治 肉:治风劳、久疟、避瘴疫。屎: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用猴屎烧为末,和生蜜少许灌下)。 附方 李时珍在《本草纳目》中的猕猴项下人记载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经)”,并末作进一步的阐述。越学敏在他著的《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则对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间找到,颜色紫黑,成块状,混有细草屑,这是母猴月经的干血所形成,以产于广西最好。能治干血劳。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兽部 · 猕猴》

本草纲目·兽部·麋

形式:

气味 麋角:甘、热、无毒。 主治 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温,壮筋骨。用鹿角削细,加真酥一两,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又用麋角削细,加真酥二两、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两;另取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山药、白茯苓、黄芪(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各药通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身体衰病(血脉枯槁,肌肤松薄,筋骨痿弱,饮食不思,四肢无力,扑枯发落,眼昏唇燥)。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布包好,上下四周用大麦一程式转住,蒸一天,取出药、麦,各焙为末。以原用的浸药酒,添清煮麦粉为糊,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或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麋角(削细、酥炒成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加酒、糊做成丸子服下。此方名“麋角丸”。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部·麋》

本草纲目 · 兽部 · 猬

形式:

释名 毛刺。 气味 皮:苦、平、无毒。肉:甘、平、无毒。 主治 胆: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肉: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 皮:1、痔疮下血。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2、肠风下血。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3、五色痢疾。用猬皮烧灰,酒送服二钱。4、大肠脱肛。用猬皮一斤(烧过),磁石(煅)、桂心各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5、鼻血不止。用猬皮一块,烧为末。取半钱,棉裹塞鼻中。6、睫毛倒刺。用猬刺、枣针、白芷表黛,等分为末,吸入与病眼同侧的鼻孔中,同时,口含冷水。7、反胃吐食。用猬皮烧灰,酒送服;或煮汁2服;或以五味淹猬皮。炙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兽部 · 猬》

本草纲目 · 兽部 · 狼

形式:

释名 毛狗。 气味 咸,热,无毒。 主治 补益五脏,厚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兽部 · 狼》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