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
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排遣愁思。

注释
戴天山:在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一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首联是说,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且让人想到道士居住此中,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个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颔联是说,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

  颔联写的是你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走,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相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的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颈联是说,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颈联写的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即可以看出道远的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会到诗人造访不遇,怅然若失的心情。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尾联是说,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的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结尾两句,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应该是这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一个层次,五、六两句为二个层次,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这说明诗人一大早,就出门而行。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道士的处所,路程还不近呢。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感。异常清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野竹参天,与青气融为一体,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飞、挂二字,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竹前冠一“野”字,是说翠竹是自然长成,并非人工培植,因而更觉可喜可爱。“霭”前冠一“青”字,与竹色协调,融为一色。“飞泉挂碧峰”,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入入胜,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所以,吴大受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诗筏》)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淙淙,隐约可辨犬吠之声;桃花灼灼,带露更显艳丽之色。 树林幽深,鹿儿时隐时现。正午时分,溪边不闻钟声。 野竹分开云雾穿入青天,飞泉挂在碧绿山峰。 道士身经何处?无人能够知晓。只能独自身靠古松,默默排遣无端愁绪。

注释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桃花带露浓:一作“桃花带雨浓”。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归》:锺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水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长,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短。 《诗筏》: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格。「水声」、「溪午」、「飞泉」、「桃花」、「树」、「钟」、「竹」、「松」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如此诗,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生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犬吠」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不遇」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两三松」,见倚不一处,不一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蝶恋花 · 中酒(纪艳十首其九)

形式:

年少双文能劝酒。笑折花枝,今夜为郎寿。红烛厌厌笼翠钮。饮深忘却春宵久。 若下乌程春酿厚。却笑佳人,腰似三眠柳。明日绿纱窗外走。手摇屈戍妆成否。

复制 陈维崧 《蝶恋花 · 中酒(纪艳十首其九)》

蝶恋花 · 春闺。同周文夏赋

形式:

芳草萋萋人脉脉。绿遍东西,不空南和北。满院春晴无气力。海棠花下挨时刻。 惆怅去年逢玉勒。酒市红桥,此际曾相识。往事不堪重忆得。饧箫阵阵催寒食。

复制 陈维崧 《蝶恋花 · 春闺。同周文夏赋》

唐多令 · 广陵上巳

形式:

板渚柳枝横。津楼酒旆轻。旧繁华、犹记芜城。正是浓春逢上已,多少事、丽人行。 年少爱风情。红妆识姓名。杜紫微、此地曾经。今日鬓丝真老大,和燕子、语平生。

复制 陈维崧 《唐多令 · 广陵上巳》

隔浦莲近拍饮小三吾亭前古梅下

形式:

今朝秾春天气。袨服为佳耳。人在梅根冶,暗香疏影迢递。 盏内红生,杯中绿泛,小吸宜城蚁。消魂死。那人蛾绿,料应玉貌如此。 难凭春驿,折寄一枝千里。横笛谁吹东风起。生怕玉鳞,飞着春水。

复制 陈维崧 《隔浦莲近拍饮小三吾亭前古梅下》

送入我门来寄书

形式:

香茗才情,簪花模样,斜舒蜜色笺儿。霜毫才吮,早已泪如丝。楚天楼上湘娥倚,奈湘雨湘烟十二时。 说与天涯游子,近日恹恹春病,生怕难支。为趁双鱼,无物寄相思。珍珠滴向红绡满,怕绡滑珠圆难寄伊。

复制 陈维崧 《送入我门来寄书》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