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
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朔雁边:谓北方边地的大雁。
惨离颜: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
古戍(shù):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筑有城堡、营垒、烽火台等。斥堠(hòu):放哨,此处代指边关哨所。
解鞍鞯(ān jiān):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鞍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鞍子和托鞍的垫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词人赴梭龙勘察途中,任务紧急,身怀重任,又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为了抒发个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强烈的反战思想,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词可分是两部分。前三句是上片,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虽有两片,但却由一“愁”统辖。首句“欲寄愁心朔雁边”直抒胸中压抑长一的“愁”。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愁心”无法寄送,秋日望见大雁,词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忆,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独饮浊酒,更添愁绪,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有“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愁情更浓更远。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一片荒芜之中,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给人欣喜,却也是如此短暂,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这里,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

  下片中,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知道傍晚,片刻的修整,望着受伤的战友,情感徒然升华,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变是内心的担忧。古来战争,从来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让词人心内生忧。在这里,词人虽无直抒胸怨,但怨气慢慢升起:亲人别离,生死未卜,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全词仅四十二个字,却刻画出多个画面。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别具一格,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纳兰性德介绍和纳兰性德诗词大全

诗人:纳兰性德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
复制作者 纳兰性德
猜您喜欢

游仁寿古佛寺

形式:

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 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 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 偶来寻断碣,零落字无存。

复制 卓秉恬 《游仁寿古佛寺》

为程毅斋先生画山水

形式:

秋树几枝瘦,秋山一角青。 乱泉流竹径,深翠结茅亭。 沽酒船能到,寻花路再经。 何人横吹笛,却有白鸥听。

复制 邵梅臣 《为程毅斋先生画山水》

为景福田画山水

形式:

乌桕经秋一两枝,篱花更有傲霜姿。 画成只恐添乡梦,白傅堤边夕照时。

复制 邵梅臣 《为景福田画山水》

答外子渡太湖寄诗

形式:

已闻黄叶下秋波,两地离愁谁较多。 愿得曲湖归赐日,为君亲手织渔蓑。

复制 周瑶 《答外子渡太湖寄诗》

登中立阁看菜花

形式:

寒不可襦饥不粟,多事雨珠更雨玉。天公欲救万户贫,遍地黄金散千斛。 去年亢旱田禾焦,阿香焚车炎帝酷。女娲炼石漏暗补,元冥醉眠头紧缩。 倾盆势猛银竹下,土膏近喜春花熟。村南老翁拍手笑,转凶为丰此其卜。 先生不知农与圃,但博奇观享清福。坳堂杯水眼界窄,飞楼百尺烟中矗。 东风扶我云梯层,远光浑碧迩延绿。水天一气分上下,中央正色相连属。 天然绚烂寓平澹,万千红紫那敢角。晴窗四拓百里内,点染丹青看横幅。 恍疑身入邓尉山,漫天香雪堆林麓。不然云海浩浩乎无垠,天都峰顶开双目。

复制 邱璋 《登中立阁看菜花》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