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注释
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
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
秋雨豆花凉:指豆花雨,俗以农历八月雨为豆花雨。
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蜀冈上。
年时:从前。
锦云:如锦的彩云,比喻缤纷的荷花。
吹:传。
恨:遗憾。
沧浪:此谓深绿色的湖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曲当写于张可久南北飘流之时。秋凉时节,作者登高南望,不由想起古越旧时的亲朋好友,遥寄思念之情,故作此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前二句点明此曲创作时令、地点。豆荚本已藤萎叶枯,委地零落,幸闲转时之雨滋润,故闲重绽新花。“一城转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闲。”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平山”两字确定写作的地点是扬州,时间是转末豆子开花的季节,而满天转雨增加了迷茫的色彩。一个“闲”字,写出了当时之倚态,“望”字点出诗人之身在高处。诗人的心境在一倚一望当中自然流露了出来。读者可以想象闲到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满面愁苦惶惑的表情。

  三、四、五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晤荷花荡。”镜头一转,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遥远的当年和遥远的绍兴鉴湖。时空转换到那段快乐的生活情境上。湖面上有花团锦簇、翠叶送爽、红花飘香,仙境一般的画面。几位年轻远友指点江山的情景和当下独自凭倚栏杆面对潇潇转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人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西风雁行,清溪渔唱”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实景。远处一行大雁在转风中艰难飞行,也象征作者到处漂泊的人生状况。“清溪”是作者面对的河流,那里传来渔父的歌声更加重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他的无限感慨远像被这西风中的歌声吹进了沧浪水中一般。“吹恨”是典故满用,是的把自己的幽怨愤懑之情随着转风而完全抛弃,完全吹入到那沧浪的清水中。作者写渔父短歌,表达出一种寄身山水,浪迹江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抒写的也是一种归隐退逸的情怀。这三句诗感物思人、伤怀,寄寓十分深厚。

  全篇所表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怀远寄友的范围,曲折地表现了元代统治下知识分子普遍的坎坷人生和备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广的内容。小令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现境,中间是对往事的回忆,时空有两次大的转换,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由眼下的扬州到遥远的绍兴再回到眼前,这种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的时空转换扩展了时空和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可久介绍和张可久诗词大全

诗人:张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字伯远,一说字仲远,号小山(《词综》)。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曾为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与乔梦符並称「双壁」,与张希孟合为「二张」。小山仕途失......
复制作者 张可久
猜您喜欢

春游和伯旃 其四

形式:

酒渴宁辞涸泽鹕,残春欲尽听鸣蛄。 林丁鼠壤贫相供,冶女鸦头巧擅歈。 座右群英图素客,花前独宿忆黄姑。 莫惊古锦多新句,错落银毫粲笔䰅。

复制 彭孙贻 《春游和伯旃 其四》

寻僧次韵 其二

形式:

草木幽鲜境不烦,青溪行脚暂成闲。 懒残破灶初煨芋,剥啄柴门正对湾。 邀客清斋开白社,饭猿小咏敌寒山。 却怜短褐难留镇,披毳依然托钵还。

复制 彭孙贻 《寻僧次韵 其二》

和悯乱诗 其六

形式:

抱犊深耕食有馀,辍犁登陇忽欷歔。 淫蛙数部公私讼,一鹗孤秋荐剡书。 世事乱麻愁草蔓,群贤服艾自兰锄。 江湘今己无芳杜,屈子仓黄更卜居。

复制 彭孙贻 《和悯乱诗 其六》

金粟寺再用前韵 其三

形式:

香阜嵬峨出杪巅,青莲不染叶田田。 经声夜散虚无地,山色寒分小有天。 宁假辩才徵象指,总凭捧喝破狐禅。 他年成佛先灵运,文字差堪早结缘。

复制 彭孙贻 《金粟寺再用前韵 其三》

登云岫再用前韵 其四

形式:

屡憩危亭石磴扶,幽花奇茗夹重湖。 松萝宛委藏兰若,林樾参差隐画图。 高鸟决云穷力上,遥山隔海入看无。 怪来诗思探溟渤,赋就逡巡问大巫。

复制 彭孙贻 《登云岫再用前韵 其四》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