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芜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斫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斫赋税和兵徭。

注释
蓬茅:茅草盖斫房子。
麻苎(zhù):即苎麻。
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征苗:征收农业税。
后:一作“尽”。
和:带着,连。
旋:现(做)。
斫:砍。
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斫湿柴。
征徭: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此中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时遇。全中通过触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中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中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中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妇,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时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触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妇一句,抓住“衣衫妇、“鬓发妇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妇、“旋斫生柴妇的描写来看,触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时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妇此处的“纳税妇,指缴纳丝税;“征苗妇,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时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时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妇。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妇,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妇。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触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中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触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妇。深触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触。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触更深处妇,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妇、“也应妇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中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中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触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中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

  中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中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中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触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中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丈夫因战乱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着粗糙的苎麻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 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 经常挑些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刚砍下的湿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显然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何以为生呢?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藏海诗话》:老杜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此言贫不露骨。如杜荀鹤“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带叶烧”,盖不忌当头,直言穷愁之迹,所以鄙陋也。切忌当头,要影落出。 《诗林广记》:此诗备言民生之憔悴,国政之烦苛,可谓曲尽拭情矣。采民风者,观之其能动心否乎? 《瀛奎律髓》:荀鹤诗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语率,最是“废来”、“荒后”。似此者不一,学晚唐皆以为式,予心盖不然之。尾句语俗似诨,却切。 《五朝诗善鸣集》:大似“东邻扑枣”之诗,自是君家诗法。 《围炉诗话》:开成已后,诗非一种,不当概以晚唐视之。如“时挑野菜和根煮”、“雪满长安酒价高”之类,极为可笑。 《初白菴诗评》:一变樊川家法,但要说得爽快,此学香山而失之肤浅者。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直写时事,然亦伤粗浅。纪昀:虽切而太尽,便非诗人之致。又云:五、六尤粗鄙。无名氏(甲):前六句叙事,而总括在末句,不独为一人也。诗与少陵气脉相通,岂非小杜贤子耶! 《唐诗析类集训》:总以首句“兵”字作主脑,死守以兵,征徭亦以兵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荀鹤介绍和杜荀鹤诗词大全

诗人: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
复制作者 杜荀鹤
猜您喜欢

无俗念 咏无言桃李(壬午)

形式:

桃霞散绮,又李花、飞出密云浓雪。 白白红红巧掩映,万朵千条相接。 鹘叫归来,鸠呼布谷,我自无言说。 天然色相,胜人不在饶舌。 杏林已订朋交,梨云作妹,杨柳为奴妾。 画舫香车,春富贵、独占清明时节。 方朔成偷,老君认姓,硕果留清绝。 庄生说梦,何妨身是蝴蝶。

复制 来集之 《无俗念 咏无言桃李(壬午)》

金缕曲(壬午)

形式:

倾国人何限。 必第一蛾眉,始厌三千佳案。 婺女无光薇垣外,但有清清河汉。 思若渴、求贤嗟惋。 移把此情求窈窕,觉鼓钟、琴瑟调何晚。 室是远,偏其反。 贞娘桃叶空娇盼。 已梦飞浣纱石上,夷光郑旦。 怨女旷夫俱成配,仅许嫦娥闲晏。 更窃笑、三星光灿。 何彼肃雍姝者子,甫黄金铸就黄裳范。 又是彩云飞散。

复制 来集之 《金缕曲(壬午)》

百字令 江中晚渡乘潮而过(壬午)

形式:

飞■轻快,乘晚渡、岂止孤如一叶。 渺渺无垠,樯橹外、瞠目乱山层叠。 风鼓潮先,浪催潮后,潮到真雄捷。 吴儿千个,个个开船延接。 我乃放乎中流,平生仗忠,信临危击楫。 百■千支喜柁夫,信手从容中节。 似没似浮,既颠又定,■侧还安帖。 须臾到岸,回头又觉天阔。

复制 来集之 《百字令 江中晚渡乘潮而过(壬午)》

燕台春 林君言(壬午)

形式:

我有蓬心,君偏蕙质,与君日日论文。 莫挽颓波,江河渐就沉沦。 斯文大雅谁存,但兰台、班马贞淫。 自别河梁,苏李忠佞当分。 中书毛颖,煞有锋棱,客卿子墨,饱满经纶。 男儿七尺,生来骨性千云。 太极单圈,阴阳四段,吾道愿尊。 与谁云。 这一堆故纸,著什纷纭。

复制 来集之 《燕台春 林君言(壬午)》
类型:

金缕曲 哀江南(壬午)

形式:

今古英雄泪。 滴向石头城,还胜长江清水。 仅有河山堪收拾,为甚飘零倾圮。 禁不定、山翁闲嘴。 但说着弘光年事,觉萧萧、满座寒风起。 最失策,比之匪。 高皇剑履松楸美。 三百年重来帝子,非同宋杞。 虎踞龙蟠养貔貅,依堑江淮表里。 不一载、穴穿蝼蚁。 天未重昏人已梦,似盲棋著著皆眯眯。 谁宰相,彼哉彼。

复制 来集之 《金缕曲 哀江南(壬午)》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