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

“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 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两句均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菩提偈》前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菩提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何处有尘埃:这句是针对无相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作,佛性清净,色即是空,所以尘埃也是空。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净心戒规》云:“云何名尘,沾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 玄:奥妙,玄机。《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偈讲的是佛教修行法门。《西游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悟空多次在路上说“若师傅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见如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惠能介绍和惠能诗词大全

诗人:惠能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
复制作者 惠能
猜您喜欢

沙溪口望梨山

形式:

众山如连环,平野忽呀口。 孤峰插深云,气压万培塿。 区区何足杰,落落终自负。 我行清溪曲,鹤立倚筇久。 拂衣竟何时,尘土坐自垢。 长梯弄玉井,奇字窥岣嵝。 心知不能去,照水颜甲厚。 永怀山中人,独立谁与友。 神交解此意,长啸震林阜。

复制 朱松 《沙溪口望梨山》

送建州徐生

形式:

人羁天地间,谁非一浮萍。 泛然偶相值,便有离合情。 君家武夷下,归路尘眼明。 我生爱山者,梦寐秀色横。 秋风送客去,把手更心倾。 尔逢山中人,为我寄此声。

复制 朱松 《送建州徐生》

溪南梅花

形式:

巉巉石径鸣枯筇,意行诘曲无西东。 心知幽壑梅已动,一枝寄我曾未蒙。 暗香横路忽惊顾,冰蕊的皪蛮烟中。 有如佳人久去眼,邂逅相得情何穷。 蔬畦压霜翠羽乱,已觉雪片栖丰茸。 嗟吾辜此来已晚,攀条嚼蕊聊从容。 玉仙游戏下尘世,绝艳一洗朱铅空。 不知阆苑在何许,叱回风驭无匆匆。 溪寒沙净迷俯仰,坐待山月来朦胧。 岂无尊酒相暖热,锦裘起舞如惊鸿。 仇池老仙羽化久,妙曲三叠馀仙风。 归时醉倒不知卧,明日来此谁能同。

复制 朱松 《溪南梅花》
类型:

饮梅花下赠客

形式:

忆挽梅花与君别,终年梦挂南台月。 天涯溪上一尊酒,依旧风卮舞香雪。 高情绝艳两无言,玉笛冰滩自幽咽。 却怜造物太多事,更要和鼎调人舌。 浮生踪迹风花里,鼠壤珠宫孰优劣。 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

复制 朱松 《饮梅花下赠客》

寄陈蹈元

形式:

我生少所可,靡靡世一律。 如君素心人,指不三四屈。 久与宵人游,归卧常自失。 效尤起媮心,阿意增美疾。 低回强酬酢,高论形敢出。 缅怀参同子,蚤入伊洛室。 闻道既先我,论诗又奇崛。 纵横谈天口,卓荦扛鼎笔。 胜我何足云,论交敢自必。 桓公肯见规,寡过行有日。 书来约过从,一笑破萧瑟。 新凉宜灯火,永夜勘书帙。 岂无一尊酒,少促软语膝。 更呼小丛歌,未怕官长诘。 跂予占骑气,千岭秋回郁。 着鞭及清境,滟滟月华溢。

复制 朱松 《寄陈蹈元》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