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一定忧伤不已。
江水改道啊又成河,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来看望我。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再号哭有何益。

注释
江:长江。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归:荣归故里。妇人谓嫁曰归。
不我以:不带我。我,媵自我也。
渚(zhǔ):水中小洲。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或以为与“汜”同。
过:至也。一说度。
其啸也歌:啸是唱歌没有谱和调的意思。有“狂歌当哭”的含义。一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言其悔时也。歌,则得其所处而乐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全诗三章。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诗中的丈夫是一位薄情郎。在三章诗中,那弃妇分别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来诉说丈夫对她的薄情。“不我以”,是不一道回去;“不我与”,是行前不和“我”在一起;“不我过“,是有意回避,干脆不露面。丈夫在感情上是如此吝啬,做的是那样地恩尽义绝,无需再添加笔墨,其薄情薄意已如画出。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这就是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将受到的感情上的自我惩罚与他背弃自己妻子的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我以”引出“悔”,“不我与”带来“处”,“不我过”导致“啸歌”。其愈是绝情,其后果也就愈加严重。当然,这只是弃妇一厢情愿的假想之辞。事实上,那男子很可能事过境迁,在感情上并不引起任何震动。对于理解这首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弃妇自信的论断日后是否会成为事实,而是隐藏在这一论断背后的弃妇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泄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由此决定了这首诗风格上的特点,既一唱三叹,极尽缠绵,又柔中见刚,沉着痛快。

  此诗每章的前三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四句重出——男子的薄情集中表现在这一句,女子的痛苦不幸也根源于这一句,因而采取了反覆咏叹的形式。重出的这一句子中的关键字,各章不同。从一章的“以”,一转而为二章的“与”,再转而为三章的“过”,愈转愈深,丈夫如何薄情,做妻子的又是如何痛苦不幸,都因了这一关键字的置换而得到一层深于一层的表现。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却极为自然,语言又十分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全诗以“江有汜”起兴,反复申述,大意是:不让我陪嫁,你会后悔的,你就痛苦去吧,你就一个人哭去吧。诗中“有”字为语助虚词,“汜”、“渚”、“沱”都是具体的水名,“以”、“与”、“过”都是动词,表示“陪同”(随嫁)的意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商人妇。古代有一夫一妻多妾制,商人在经商的地方娶了妻或妾,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以自我安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折剑头

形式: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复制 白居易 《折剑头》

母别子

形式: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复制 白居易 《母别子》
类型: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形式: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 词飘朱槛底,韵堕绿江前。 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 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 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 八风凄间发,五彩烂相宣。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 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 澒涌同波浪,铮鏦过管弦。 醴泉流出地,钧乐下从天。 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 星回疑聚集,月落为留连。 雁感无鸣者,猿愁亦悄然。 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 暗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 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 肉味经时忘,头风当日痊。 老张知定伏,短李爱应颠。 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 天教声烜赫,理合命迍邅。 顾我文章劣,知他气力全。 工夫虽共到,巧拙尚相悬。 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 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酬答朝妨食,披寻夜废眠。 老偿文债负,宿结字因缘。 每叹陈夫子,常嗟李谪仙。 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 不得当时遇,空令后代怜。 相悲今若此,湓浦与通川。

复制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重寄元九

形式: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

复制 白居易 《重寄元九》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形式: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极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 夷音语嘲?,蛮态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徵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 楼闇攒倡妇,堤长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 见果皆卢橘,闻禽悉鹧鸪。 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 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 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 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 鼍鸣江擂鼓,蜃气海浮图。 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 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 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 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 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 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 名声逼扬马,交分过萧朱。 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 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 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 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 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竽。 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歈。 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 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 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 筹并频逃席,觥严列置盂。 满巵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符。 时情变寒暑,世利算锱铢。 即日辞双阙,明朝别九衢。 播迁分郡国,次第出京都。 秦岭驰三驿,商山上二邘。 岘阳亭寂莫,夏口路崎岖。 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 江关未撤警,淮寇尚稽诛。 林对东西寺,山分大小姑。 庐峰莲刻削,湓浦带萦纡。 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绿芜。 黄昏钟寂寂,清晓角呜呜。 春色辞门柳,秋声到井梧。 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蕊坼金英菊,花飘雪片芦。 波红日斜没,沙白月平铺。 几见林抽笋,频惊燕引雏。 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 眇默思千古,苍茫想八区。 孔穷缘底事,颜夭有何辜。 龙智犹经醢,龟灵未免刳。 穷通应已定,圣哲不能逾。 况我身谋拙,逢他厄运拘。 漂流随大海,锤锻任洪炉。 险阻尝之矣,栖迟命也夫。 沈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防瘴和残药,迎寒补旧襦。 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 贫室如悬磬,端忧剧守株。 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梦,昏昏半是愚。 女惊朝不起,妻怪夜长吁。 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荣枯。 去夏微之疟,今春席八殂。 天涯书达否,泉下哭知无。 谩写诗盈卷,空盛酒满壶。 只添新怅望,岂复旧欢娱。 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俱。 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复制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