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东风 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之涣介绍和王之涣诗词大全

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新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
复制作者 王之涣
猜您喜欢

叶六桐明府惠教次和王侍御老师游圭峰诗步韵 其二

形式:

揽辔郊原问俗行,青山原自昔年盟。 玉台遗址情逾恋,厓海平波意转清。 乘月不妨归骑缓,聚星遍映彩凫明。 从前太史书云候,看到于今恰遇庚。

复制 李之标 《叶六桐明府惠教次和王侍御老师游圭峰诗步韵 其二》

赠别高云樵 其二

形式:

征帆遥望雪霏霏,风雨河梁泪暗挥。 金尽空归囊里铗,舌存曾下旧时机。 途危吾道心能壮,岁晚江湖梦独违。 剩得烟霞还好在,迎春彩笔挟霜飞。

复制 李之标 《赠别高云樵 其二》

送王博士之括苍

形式:

握手送王郎,之官向括苍。 青山连闽路,流水下钱唐。 春叶迷衙舍,秋猿杂讲堂。 坐看岚气滴,日出浣衣裳。

复制 沈明臣 《送王博士之括苍》

上滩行

形式:

新安新定江水连,三百六十滩在天。新都缥缈高若悬,上滩三老分青钱。 雇值百丈牵紫烟,狼牙虎锯刀剑全。巨者利齿小亦拳,雪浪溅人雷迸船。 篙师著篙篙欲千,一尺一步寸莫前。白日欲黑眼欲穿,啼猿断壁闻哀弦。 谁家独住青嶂边,十月花开红可怜,一声鸡叫层云巅。

复制 沈明臣 《上滩行》

抗首

形式:

抗首望西秦,朝廷急用人。 玉关疏控扼,紫塞隔荆榛。 痛昔《筹边赋》,怜君侍从臣。 谁为谢安石,谈笑净胡尘。

复制 沈明臣 《抗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