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
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注释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春恨:犹春愁,春怨。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生:一作“起”。
深知:十分了解。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刘熙载名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二,这首悼念所爱者的小诗便是更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此诗已二句写荷叶的“生二与“枯二,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雨无限凄惋,将已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二,诗更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喃喃诉说起作者内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复,类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绝名篇名夜雨寄北》中关于“巴山夜雨二的吟咏,读来自有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这两句赋中寓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这样,诗的已半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感情。

  类似情事在义山的悼亡诗中颇有可印证者,取以参读有助于对此诗内容旨意的理解。名房中曲》云:“忆得已年春,未语含悲辛。二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时义山因府主郑亚被贬,罢桂管幕职落魄返京。夫妻久别重逢,无语凝噎。了解义山长年飘泊,依人作游的经历,自会对其诗中“春恨生二的含意有较具体切实的理解。第二年,诗人为生计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卢弘止幕府。名房中曲》又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二大中五年(851)春,义山徐幕罢归,补太学博士,在京与爱妻更起度过最后几个月的光阴。不幸王氏于秋天病殁。“柿叶翻时独悼亡二、“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二这些悼亡诗名句,正可说明其“秋恨成二所指为何。“人世死已惟有别二,义山伉俪情深,却为着仕途生计夫妻常常在分离中,王氏遽尔病逝,这给诗人留下多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比较确切地把握其中叙事抒情的内容。

  “深知身在情长在二更句无限凄惋,将已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更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名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二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不过,这更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名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已三句是至情语,结句则新境再展,转用婉曲语作收。又值幕秋之时,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怅望江头江水声二,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表面的视、听错乱,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谓声入心通,这里正说明其听觉、视觉、感觉的交融沟通。诗人所视、所听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腾,哀痛难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已尘如梦的回忆,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叹息。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

  本诗文字上的重复使诗歌具有更种民间歌谣的格雨,和回环反复的音雨之美。诗以荷叶的生与枯象征情感和人生的变化,诉说自己直到死亡才会消失的爱。结尾以景结束,以静静流逝的江水象征已经逝去的往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秋病故。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公元858年(大中十二年)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注释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春恨:犹春愁,春怨。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生:一作“起”。 深知:十分了解。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有情不若无情也。 《玉溪生诗意》:江郎云“仆本恨人”,青莲云“古之伤心人”,与此同意。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身在情长在”一语,最为凄婉,盖谓此身一日不死,则此情一日不断也。 《玉溪生诗集笺注》:调古情深。 《玉溪生诗说》:不深不浅,恰到好处。 《李义山诗辨正》:措语生峭可喜,亦复宛转有味,巧思拙致,异于甜熟一流,所谓恰到好处者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重过北兰寺

形式:

六月僧庐昼掩扉,残钟无语客来稀。 江声绕郭蛟龙静,树色低檐蝙蝠飞。 名辈已随斜照尽,倦游只觉二毛非。 扁舟又作南征客,惆怅西山隐翠微。

复制 叶名澧 《重过北兰寺》

厂肆式古堂主人以宋拓本蜀石经残本见示作歌纪之

形式:

式古堂中富名翰,示我一册尤魁奇。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惜哉计赢不能夺,持璧欲返空嗟咨。

复制 叶名澧 《厂肆式古堂主人以宋拓本蜀石经残本见示作歌纪之》

余干县道中口占

形式:

绿树萧疏古渡头,人家几处映沙流。 炎风六月余千驿,一带蝉声送客舟。

复制 叶名澧 《余干县道中口占》

天宁寺塔铃歌

形式:

天风无声铜仙泣,浮图高耸十三级。尘沙飘堕悬铃孤,厂臣冯保名可识。 双林松桧参天长,遗窟久付狐魅藏。风云鱼水信难恃,得毋铸此谀空王。 三千宝琅云中舞,塞耳不闻钟与鼓。镫火高悬燕蓟郊,膏脂力竭东南土。 威权早窃荐绅危,象教有灵神鬼怒。青玉峥嵘飞鸟绝,此塔历遍兴亡劫。 九鼎潜移十庙荒,异代伤心有残铁。噫吁嘻!奄人倒柄持太阿,铁牌豫诫良非苛,煌煌祖训将如何!

复制 叶名澧 《天宁寺塔铃歌》
类型:

舟夜闻雨梦姚梅伯

形式:

欲觉闻残雨,伤心夜梦非。 波涛吾不死,烽火汝谁依。 患难怜歧路,悲歌仗布衣。 风尘何日息,相见有渔矶。

复制 叶名澧 《舟夜闻雨梦姚梅伯》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