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注释
河湟(huáng):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
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北。
异乡:此谓异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边防空虚,吐蕃乘机于广德元年(763),侵入大震关,兰州、秦州等河西、陇右地区均告失陷。又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司空图这首《河湟有感》即悲叹河湟因长久失陷,致使汉蕃生聚,民不思归的局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前两句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说明了吐蕃借唐朝内乱乘机攻占河湟的历史事实。萧关当时为河湟与内地之间重要军事关塞。萧关一陷,河湟阻绝,诗中用“隔断异乡春”形象地表明河湟与内地音讯不通,处于西地分裂局面的状况。此处,“春”者,非仅言季节或气候,更是指民族习惯,民族情感而言。郎士元《送李将军赴邓州》诗中有“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是偏重于对边地气候环境的特征来说的。司空图在“春”字之前,冠上“异乡”,再形容为“隔断”,足见其非仅言河湟气候与内地不同,而是欲为读者指出,处于吐蕃统治下的河湟地区,人们已无法感受唐朝教化,况“蕃音虏曲直难分”,汉人也逐渐蕃化,民族感情亦渐消失,十分让人伤痛啊。句中“一自”和“隔断”包含时间的先后,也是事件的因果,暗含了诗人对分裂局面的沉痛心情。

  后两句写诗人对汉儿学胡语感到不幸和痛心。“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写出诗人为之痛心,为之落泪的不幸事实。本来,华夷杂居,彼此感化,是很正常的,亦为史书或诗文所常见。“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胡儿向化新长成,犹自千回问汉王”。都反映了彼此和睦相处的情况。然而,这首诗中诗人所悲叹的是,因为长期沦陷,河湟汉儿已是语言改变,民族情感淡薄。诗人对此痛心嫉首,扼腕叹息。南宋陆游《送范舍人归朝》:“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思此气生瘿。”写处于金朝统治的开封,汉家儿童的语言变化,与司空图反映的是同一种情况。

  这首诗不重叙事,而在抒发感慨,寄寓情怀。四句中,前半偏重虚写,指出河湟失陷局势;后半采用实写,选用一典型事例作结,引出失地所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河湟长期失陷的结果,引人深思。诗人很少运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来表现情感,但从“一自”、“却”等表时间和转折意义的词中,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感受。这种悲慨的诗风,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司空图介绍和司空图诗词大全

诗人:司空图

唐河中虞乡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咸通十年登进士第。卢携知政事,召为礼部员外郎。僖宗次凤翔,召图知制诏,寻拜中书舍人。昭宗龙纪初,复召拜舍人,以疾辞。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数日乞还。隐......
复制作者 司空图
猜您喜欢

筠州州宅双莲

形式: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复制 苏辙 《筠州州宅双莲》
类型: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形式:

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复制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类型:

题旧钟馗

形式:

济南书记今白须,岁节钟馗旧绿襦。 举手托天欣见雪,破鞋踏冻可怜渠。 滔滔时辈今黄壤,六六年华属老夫。 儿女未容翁便去,银瓶隔夜浸屠酥。

复制 苏辙 《题旧钟馗》

同迟赋千叶牡丹

形式:

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 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 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复制 苏辙 《同迟赋千叶牡丹》
类型:

仲夏始雷

形式:

阳气溟蒙九地来,经春涉夏始闻雷。 麦禾此去或可望,桃李向来谁使开。 号令迍邅人共怪,阴阳颠倒物应猜。 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

复制 苏辙 《仲夏始雷》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