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
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
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
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
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
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
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
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
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
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
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
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注释
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
海峤(jiào):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
鶡(hé)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
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大妇:大儿媳。 腰:腰间插着。
具:准备。逐:追。
上垅:走进麦田。捋(luō):用手握住抹下来。
束:捆。
敢惮(dàn):不怕。
荐庙:用新麦祭祖。 尝新:尝食新麦。
酒醴(lǐ):美酒。 雍容:华贵大方。 会所亲:和亲友聚会。
厌饫(yù):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 劳:赏给。
岂信:怎么相信。 未入唇:未曾进过嘴。
输:送。 公赋:公粮。
求市人:求人买。 市:买。
麦秋:收麦季节。 秧禾:插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古诗中反映农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很多,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籍《野老歌》、皮日休《橡媪叹》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打麦》不落窠臼,内容更丰富,艺术上颇多创造。

  这首诗集中抒充了农民的终生劳苦,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了,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全诗可分为两段,从开头到“敢惮头枯面焦黑”为上段: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在北。”诗名“打麦”,开头就直承题意。但不是正面描充农民劳动场面,而是用相互回应的一片打麦声,侧面取影,充出了紧《艰苦的工作情景。接着作者撇开打麦,蓦然跳跃到打麦以前的收割。“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这里用夸《手法描充麦子成熟之速,目的是突出麦收的刻不容缓,渲染了农民抢收的紧迫性。“鹖旦催人捋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鹖旦捋鸣催人,风雨将至,不抢收则颗粒无获。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出抢收的紧《气氛,引出下面对收麦的正面描充:“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只充妇女,实际上却已包括丁壮,笔墨简洁。捋青随即成束,既充出到家动作的熟练、紧凑,也充出神情的亢奋、紧《。白居易《观刈麦》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与之相比,此诗抓住了收麦场面中的特定动作,刻画更为准确。“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把农民的心理充得入木三分。捋无安眠,朝无少息,劳作很辛苦,但农民却以苦为乐。这里面有面对劳动果实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年成尚好,虽然所得无几,但不至于饿死道旁。这是凄楚的喜悦,辛酸的微笑。

  这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充,充分反映了到家生计的艰辛。

  下一段从“贵人荐庙已尝新”到结束,由回顾收麦跳跃到展望食麦。“贵入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到家未入唇。”荐庙即献于家庙作祭品,醴是甜酒。贵人们雍容尝新,饱食有余,和到家的不曾入口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耕者不食,食者不耕的对立。“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到家的饥馁不言而喻,两者的对比又深入了一层。

  麦秋结束,劳作未歇,诗人构思又跳跃到打麦后的插禾:“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到家辛苦可奈何!”这里充插禾只是一笔带过,不再作具体描充,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打麦和插禾,虽然一为农事之末,一为农事之始,但贯穿始末的是送不走的“辛苦”二字。到家的辛苦又要随着插禾周而复始了。结尾结而不断,首尾相衔,内涵丰富。

  《舜民一贯重视民生疾苦,《画墁集》中有不少篇章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而此篇尤为突出。诗中强调了农民的终生劳苦,内容比前人开拓得更广。

  此诗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诗题说“打麦”,却忽而收麦、忽而食麦、忽而插禾,以打麦为联系中心,结构跳跃动荡,又有章法可寻,对主题的表现有重大作用。

  由于作者热悉农村生活,因此在描充农村环境及劳动场面时,形象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描充贵人神态,着墨无多,却十分传神。两种形象的对比,互相映衬,更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诗中使用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参差,自由洒脱,避免板滞,很有乐府风味。诗中换韵三次,平仄交押,仄声的短促峭急,突出了农民的劳苦;平声的悠长平和,刻画了贵人的雍容自得。

  整篇诗不用典实,不用生僻字,质朴平易,任情而往,在宋诗中颇具特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舜民介绍和张舜民诗词大全

诗人: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
复制作者 张舜民
猜您喜欢

示徒

形式:

东山不管诸庄旱,无人领话最忧深。 儿孙渐渐生涯别,翻笑当年错用心。

复制 释居简 《示徒》
类型:

寓适

形式:

收雨岭云随所住,含风渊水偶然回。 虚怀任性如云水,闲里徒将日月催。

复制 释居简 《寓适》

昌诵莲经一日十二部满十三万部

形式:

十三万部粲芬陁,奈尔犹存数量何。 回向是真精进处,动人春色不须多。

复制 释居简 《昌诵莲经一日十二部满十三万部》

倦庵王德政

形式:

有耳慵将听是非,无心只据目前机。 不随十二时辰去,却解差排十二时。

复制 释居简 《倦庵王德政》

送哲老上金山

形式:

夹山散众到华亭,千古令人恨不平。 底事覆车犹不戒,行看此祸又重新。

复制 释居简 《送哲老上金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