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边长着紫红色蓼花的渡头秋雨绵绵,在沙滩上鸥鸟的行迹成行。在秋风秋雨中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
佳人站在水边,愁眉不展,低头不语。心事重重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使船夫实在为难。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江水茫茫。

注释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发鬟。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
浦:水滨。
愁煞(shà):愁极了。
棹(zhào)船郎:撑船人,即船夫。
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以“帆”借代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薛昭蕴介绍和薛昭蕴诗词大全

诗人:薛昭蕴

...
复制作者 薛昭蕴
猜您喜欢

秋夜闻蛩和壁间韵

形式:

霜气添秋肃,蛩声入夜清。 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 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 凄然如有诉,愁思动人生。

复制 史慥之 《秋夜闻蛩和壁间韵》

鳜鱼

形式:

渔翁今度笭箵富,正是桃花水腻时。 网得文鳞如墨锦,贯来杨柳是金丝。

复制 叶岂潜 《鳜鱼》

小春见梅

形式: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春风破玉痕。 冷艳一枝何处见,竹边池阁水边村。

复制 史弥应 《小春见梅》

东山堂

形式:

何处著诗癯,岩边有隐庐。 云生春树合,鱼响夜潭虚。 住久无他姓,山空应读书。 平分谢池月,吾亦百年居。

复制 叶杲 《东山堂》

次韵王翔仲同游山寺

形式:

偶穿谢屐邀东阳,踏破烟霞到上方。 远水波平缣素展,遥山雪尽画图张。 旋生蕙叶沿幽涧,未有花枝出矮墙。 冉冉翠眉舒弱柳,盈盈青眼缀条桑。 云庵共访霜眉老,瓦鼎初然柏子香。 书史满前真脱洒,轩窗无处不清凉。 南枝玉蕾标容瘦,北苑云凝气味长。 涤砚探题皆白雪,调琴奏曲尽清商。 三分春色行将半,一月人生笑上常。 莫羡蒿藜承雨露,自矜松柏耐冰霜。 利途波浪从教险,人世荣枯未可量。 且趁良辰恣行乐,时来衡陋自生光。

复制 叶椿 《次韵王翔仲同游山寺》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