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注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戴叔伦介绍和戴叔伦诗词大全

诗人: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
复制作者 戴叔伦
猜您喜欢

野老

形式:

水郭军麾满,偷生齿发全。 秋成思乐岁,世乱感衰年。 倚杖秋林外,扶犁夕照边。 馀生沾圣泽,何以答皇天。

复制 许恕 《野老》

乱后省祖茔见梅花

形式:

慰眼非无主,相看欲损神。 一枝初带雪,半树已为薪。 惨澹黄昏月,荒凉古墓春。 含情不忍折,老泪一沾巾。

复制 许恕 《乱后省祖茔见梅花》

过鹤坡丁酉腊月望日

形式:

黄浦乌溪外,迟迟去路遥。 风烟何惨澹,门巷亦萧条。 白鹤三家墅,清霜独木桥。 兵戈苦未息,奔走愧渔樵。

复制 许恕 《过鹤坡丁酉腊月望日》

夜泊朱砂港

形式:

舟泊朱砂港,萦回路欲迷。 人家暗杨柳,春渚乱凫鹥。 兵甲移河内,耕渔忆瀼西。 地幽堪避世,何似武陵溪。

复制 许恕 《夜泊朱砂港》

田舍写怀

形式:

开荒临水驿,草蔓一何深。 细雨滋牛力,新晴慰客心。 稍看田野辟,不畏虎狼侵。 麦饭香连屋,归耕傍绿阴。

复制 许恕 《田舍写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