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须:胡须。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舟行次韵二首

形式:

相逢隐者流,同是五湖舟。 为老铭三住,因闲话四休。 黄沙明野渡,画角咽谯楼。 已践登山约,煎茶更少留。

复制 叶茵 《舟行次韵二首》

溪上偶成二首

形式:

新月试新晴,扁舟夜奔程。 咿哑千万意,暧乃两三声。 熟识旅中事,生嫌世上情。 愿为山简醉,休问伯夷清。

复制 叶茵 《溪上偶成二首》

伯氏墓下

形式:

敬长于今我独亡,转头惊见十飞霜。 心乎爱矣兄如在,陟彼冈兮木已苍。 直喜克家犹有子,回思疗疾苦无方。 伏波不忍离坟墓,泪洒归舟重感伤。

复制 叶茵 《伯氏墓下》

寿水竹弟

形式:

人生真乐在家山,况有名园五亩宽。 眼底不随花富贵,水边长报竹平安。 养心澹泊千诗稿,种德蕃滋九畹兰。 以此寿君君必寿,年年新月照杯盘。

复制 叶茵 《寿水竹弟》

生日对梅口占

形式:

一生已得半生闲,出入诗篇酒盏间。 祗把小儿看造化,不妨老子号痴顽。 幻身且喜无诸恙,灵药谁能觅大还。 多谢梅花来荐寿,年年雪里破春颜。

复制 叶茵 《生日对梅口占》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