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追忆人生少年离别日,后会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沧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当初握别时。
不要推辞小小一杯酒,分手后恐怕更难重持。
梦中寻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这相思意。

注释
范安成:范岫(440一514),字懋宾。曾为齐安成内史,故称范安成。
生平:平生。
易:以之为易。前期:后会的日期。
及尔:与你。
非复:不再像。
持:执。
梦中不识路:《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范岫比沈约大一岁,是沈约的好友。范岫的诗文不如沈约写得好,但学问非常广博,沈约十分佩服。范岫被任为安成内史(相当于郡守)是在永明后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离京城建康较远。当时沈约仍在京任职,作此诗予以送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好友老年时离别伤情的诗,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写送别,既不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不通过写景抒情达意,而是从年轻时的分别写起,用一“易”字,说年轻时不把离别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再会是很容易的。这里既是对从前分别的追忆,又是对过去把离别不当成一回事的追悔。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叙来,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隐含其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毕竟是人生中伤痛的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年轻时不在乎,因为来日方长,而年老时就不一样了,因为所剩日子无多,不能再轻易离别了。作者把老年时对待别离的感情和态度与年轻时相比,不但使诗意深入一层,而且把一别之后难得再见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勿言”二句起承转作用,是从离别写到别时的酒宴。说明此次饯别,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为不算什么,因为到明日分别以后,恐怕再难于一起把杯共饮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难重持”,很难再一同共饮,而且是“明日”,就在眼前。这是多么令人心酸而又遗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托了依依难舍之情以及极可珍惜的知己的无限情意,语调低沉,伤感不已。

  最后,作者则驰骋丰富的想象,想到古人梦中寻友的动人事迹,他想模仿古人,在与范安成分别后,梦里去寻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梦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寻不见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进行反问,把真挚的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酸楚的心理状态,精细地刻划了出来。这两句诗,把深厚的友情表达无余,把不忍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华,是痛苦的倾诉,含蓄蕴藉,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诗在沈约的诗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别,句句言友情、别情,气脉贯注,波澜起伏,而且通篇率尔直言,语言通畅流利,说话的语气,情感的表达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别时的心理状态,依依留恋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怆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发,来自内心深处,毫无造作之感。另外,诗的风格朴素,气骨道劲,不事雕凿,不用对仗句子,有平易亲切之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追忆人生少年离别日,後会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沧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当初握别时。 不要推辞小小一杯酒,分手后恐怕更难重持。 梦中寻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这相思意。

注释

范安成:范岫(公元440年一公元514年),字懋宾,曾为齐安成内史,故称范安成。 生平:平生。 易:以之为易。 前期:後会的日期。 及尔:与你。 非复:不再像。 持:执。 梦中不识路:《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写好友老年时离别伤情的五言诗,也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写送别,既不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不通过写景抒情达意,而是从年轻时的分别写起,用一个“易”字,说年轻时不把离别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再会是很容易的。这里既是对从前分别的追忆,又是对过去把离别不当成一回事的追悔。 范岫比沈约大一岁,是沈约的好友。与沈约一样,范岫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也与沈约一样,为蔡兴宗所礼敬,同在蔡氏郢州刺史府中任职,那时他们都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南齐时又都曾在太子萧长懋东宫中,都担任过太子家令。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而范岫曾任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因此两人在一起的交集比较多。范岫的诗文不如沈约写得好,但学问非常广博,沈约十分佩服。范岫被任为安成内史(相当于郡守)是在永明后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离京城建康较远。当时沈约仍在京任职,故作此诗予以送别。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叙来,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隐含其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毕竟是人生中伤痛的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年轻时不在乎,因为来日方长,而年老时就不一样了,因为所剩日子无多,不能再轻易离别了。作者把老年时对待别离的感情和态度与年轻时相比,不但使诗意深入一层,而且把一别之後难得再见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勿言”二句起承转作用,是从离别写到别时的酒宴。说明此次饯别,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为不算什么,因为到明日分别以後,恐怕再难于一起把杯共饮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难重持”,很难再一同共饮,而且是“明日”,就在眼前。这是多么令人心酸而又遗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托了依依难舍之情以及极可珍惜的知己的无限情意,语调低沉,伤感不已。 最後,作者则驰骋丰富的想象,想到古人梦中寻友的动人事迹,他想模仿古人,在与范安成分别後,梦里去寻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梦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寻不见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进行反问,把真挚的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酸楚的心理状态,精细地刻划了出来。这两句诗,把深厚的友情表达无余,把不忍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华,是痛苦的倾诉,含蓄蕴藉,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诗在沈约的诗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别,句句言友情、别情,气脉贯注,波澜起伏,而且通篇率尔直言,语言通畅流利,说话的语气,情感的表达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别时的心理状态,依依留恋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怆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发,来自内心深处,毫无造作之感。另外,诗的风格朴素,气骨道劲,不事雕凿,不用对仗句子,有平易亲切之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清代诗人沈德潜:“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 清代诗人张玉谷:“诗只空写离怀,而两人交谊已溢盲表。气清骨重,仿佛汉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沈约介绍和沈约诗词大全

诗人: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
复制作者 沈约
猜您喜欢

寄余舜卿和韵

形式:

遁迹林泉傲岁年,柴门三径竹娟娟。 樽开北海客时过,日向东窗人尚眠。 对月每怀犀玉表,因风忽坠锦云笺。 凤凰台下思归客,何日重回乳水边。

复制 程通 《寄余舜卿和韵》

寄春坊汪鲁斋先生

形式:

晓殿香风散玉除,春坊旭日照华居。 出膺紫诰侪三老,归赐黄金踵二疏。 馆阁文章新体制,山林风月旧琴书。 芙蓉绛色青于染,何日抠趋访隐居。

复制 程通 《寄春坊汪鲁斋先生》

禅房夜坐

形式:

乘兴闲登万仞山,老禅迎宿纵清谈。 灯燃金粟红光灿,座拥青莲宝像涵。 鹤放芝田归静院,龙降秋水伏深潭。 终宵月色如明昼,月断前峰锁翠岚。

复制 程通 《禅房夜坐》

梦还家

形式:

故乡南望路偏赊,清梦无时不到家。 僮仆出门迎旧主,稚儿环膝献新茶。 庭前萱草春仍绿,阶下长杨暖正花。 惊觉不胜愁绝处,柳梢明月照窗纱。

复制 程通 《梦还家》

敬和春雪诗韵

形式:

东风吹雪遍埏垓,晓起推窗赏看来。 三白定占春麦熟,六花不让早梅开。 连营旧是青毡帐,立地新成白玉台。 谁忆长安有贫者,红炉暖阁为停杯。

复制 程通 《敬和春雪诗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