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译文及注释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元延祐本作「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刘尚荣按:「疑『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十七字为傅注而误入词叙也。考东坡《起伏龙行》序云:『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傅注或本于此。」 石潭:龙榆生笺引东坡《起伏龙行》序:「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 泗水: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九·〈徐州府·泗水〉》:「泗水自山东鱼台县流入,经沛县城北,又经县东南至铜山县东北,循城而东又东,南入邳州界。」 相挨:元延祐本「相排」,原校:「一作『相挨』。」 蒨(qiàn)罗:傅子立注:「蒨罗,红罗也。」刘尚荣按:「『蒨』,通『茜』,引申指绛色。」龙榆生笺案:「『蒨』与『茜』通。《史记·货殖传》:『千亩巵茜。』注:『徐广曰:「巵,音『支』,鲜支也。茜,音『倩』,一名红蓝,其花染缯赤黄也。」』」 「老幼扶携收麦社」:傅子立注:「里社相与以收麦。」 乌鸢翔舞:傅子立注:「乌鸢以下有所捕食,故翔舞于其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组《浣溪沙》词是苏东坡四十三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东坡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东坡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二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这组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稼轩农村词便直受到东坡词影响。 这组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东坡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九日泛舟枫桥

形式:

云鳞叠空生曲波,酒中倒卧秋山螺。 蛾眉小绿破双萼,醉把茱萸劝残酌。 兰风吹寒歌扇薄,水枕梦回怨萍泊。 吴歈未终枫叶落,二十五声秋点索。

复制 郑文焯 《九日泛舟枫桥》

寄幼兰兄潮州

形式:

秋馆奄夕阴,近霜桂始华。 晚秀有新妍,胜赏无世哗。 附物徇时美,切情寄幽遐。 渚鸿违北栖,江鱼泳南嘉。 岭表迟高闻,吴趋独哀哇。 苒苒年事别,苕苕旅望赊。 念予同怀暌,兴言行役嗟。

复制 郑文焯 《寄幼兰兄潮州》
类型:

旧婉

形式:

旧婉前华脉脉思,疏风闲雨阁兰期。 湖山梦冷成诗瘦,弦管声繁易酒悲。 襟上唾花空有恨,尊前梅柳为谁姿。 柔肠苦被明眸割,彻骨风流鬓已丝。

复制 郑文焯 《旧婉》

读高陶堂志微录书后

形式:

梦落沧流此辍弦,一官滞调偪残年。 振奇文字投珠晦,垂老功名误瓦全。 宁惜清流论党局,从教才思傲顽仙。 荒荒西曜湛归翼,虚傍柴桑卜墓田。

复制 郑文焯 《读高陶堂志微录书后》

孛鹿谣

形式:

秋孛鹿,损万斛,东畦种禾西畦菽。禾头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钱束。 孛鹿谣,哀嗷嗷。昨日湖水平南壕,鹅鸭集庐鱼升桥。 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近在郊。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

复制 郑文焯 《孛鹿谣》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