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鉴诫录》: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刘《望洞庭》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咏君山》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折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四溟诗话》:意巧则浅,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禹锡介绍和刘禹锡诗词大全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复制作者 刘禹锡
猜您喜欢

喜雪谢东林

形式:

去冬雪意悭,稍稍腊三白。 飞霙才到地,转盼已消释。 缅怀大有年,兆见琼玉积。 今兹杳难期,春信亦已迫。 天公岂不仁,拙政难感格。 何时惬人意,四顾苦无策。 东林惠佳句,似庆平地尺。 见戏唯何甚,余方自刻责。 东林达余心,精祷觊有获。 沈水烟未收,冰花已如席。 皓皓埋群山,霏霏连数夕。 郊原迷畔岸,径畛失分画。 儿童见未曾,耆老记畴昔。 几年无此瑞,惊喜欲折屐。 皆云穷腊中,得此夜光璧。 莫言不坚牢,究竟多利益。 端能殄遗蝗,亦复滋宿麦。 欢声沸闾里,和气蠲疠疫。 老守差自慰,足寄孤危迹。 小己不足道,吾民幸安宅。 作诗谢东林,至诚动金石。

复制 袁燮 《喜雪谢东林》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形式:

俗学浅无源,涧谷才咫尺。 志士务广深,沧溟渺难测。 俗子一作吏,书几尘土积。 志士虽涖官,群书玩无斁。 废书固俗子,既俗又奚责。 嗜书苟不已,无乃旷厥职。 臧谷均亡羊,孰为失与得。 古人有大端,后学宜取则。 有馀不可尽,不足在所益。 努力求至当,毋蹈一偏失。

复制 袁燮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类型:

丁未之冬营房告成有亭翼然名之曰劝功且为歌训迪有众

形式:

维此江壖,控扼之所。 居安思危,可无备御。 维彼强狡,巧于乘隙。 萌檗弗除,其欲罔极。 孰堪制之,维汝弓兵。 猛虎在山,百兽震惊。 勇无坚敌,谋无遗虑。 如彼猎师,靡逸狐兔。 亦如农夫,稂莠是芟。 寇盗斯戢,善良斯安。 吾民膏血,为汝衣食。 可不念此,为民除慝。 国用方窘,于汝常给。 可不念此,竭诚报国。 无或徇私,贪求肆虐。 无或荒嬉,酣饮蒱博。 强汝志气,精汝武艺。 习汝行陈,昭汝果毅。 我闻在昔,元勋茂烈。 发迹弧矢,登坛授钺。 反观此身,均一丈夫。 彼既能然,我岂不如。 黾勉从事,不辞险阻。 风餐露宿,含辛茹苦。 汝身则劳,民获安堵。 肝胆忠义,神其福汝。 我作营房,亦既劳止。 用集尔众,缓急有备。 营房之居,义均弟兄。 务在和睦,毋或纷争。 营房之居,法如军旅。 什伍相长,其传自古。 以大总小,先正其身。 以小承大,期于率循。 我筑斯亭,名曰劝功。 尔有勤劳,是奖是崇。 尔或有罪,吾不汝贷。 鞭扑斥逐,其耻为大。 凡尔有众,各敬尔德。 习此歌诗,持循罔失。

复制 袁燮 《丁未之冬营房告成有亭翼然名之曰劝功且为歌训迪有众》
类型:

赠游宣教

形式:

连日雨滂沱,闾阎应甚苦。 慨念乐隐翁,萧然坐环堵。 术业岂不精,一寒乃如许。 请君姑置之,对妇酌芳醑。

复制 袁燮 《赠游宣教》

挽丞相忠定公

形式:

孝皇龙飞策多士,宗英第一天颜喜。 力言万事实为原,要与邦家立基址。 堂堂硕望耸中外,耿耿丹心贯终始。 绍熙之末天步艰,忠臣义士肝胆寒。 元枢扶日上黄道,指顾宗社磐石安。 亿万生灵疑虑释,转移愁叹为欣欢。 帝谓忠劳无与并,爰立作相专魁柄。 大开公道延时髦,相与同心究民病。 区分玉石殊薰莸,贤人得志憸人忧。 不堪狂云巧妒月,何意积羽能沉舟。 衡阳道上霜松劲,日色惨澹风飕飕。 行路咨嗟泪相续,兴怀安靖恩难酬。 皇情怆然思旧德,辨诬雪谤分白黑。 诛锄元恶氛翳扫,昭揭殊勋鼎彝勒。 由来物理屈必伸,况此柱石真伟人。 莱公获谴死海上,至今勋绩摩苍旻。 中兴赵李二人杰,亦复身后褒忠纯。 嗟尔谗夫太无识,徒把巧言污硕德。 正人摧折不妨荣,尔辈羞愧宁有极。 蚤知此事悔难追,当年讵敢怀奸欺。 我作此诗慰忠烈,因为人间息邪说。

复制 袁燮 《挽丞相忠定公》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