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怎么。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熹介绍和朱熹诗词大全

诗人: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
复制作者 朱熹
猜您喜欢

擢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其九

形式:

东皇太乙启朝喗,望拜船头露未晞。 莫笑渔家无法服,随身青箬绿蓑衣。

复制 钱谦益 《擢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其九》

丙申闰五月十又四日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重题十绝句 其三

形式:

尊俎吴山对坐隅,壶觞燕笑盛文儒。 落霞飞鹜真堪画,还似滕王蛱蝶图。

复制 钱谦益 《丙申闰五月十又四日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重题十绝句 其三》

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留别留题不复论次 其二十四

形式:

寒窗檐挂一条冰,灰陷香炉对病僧。 话到无生清不寐,暗风山鬼剔残灯。

复制 钱谦益 《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留别留题不复论次 其二十四》

擢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其八

形式:

一棹延缘风露堆,洞庭木叶打头来。 隔船渔叟醉歌去,陪侍龙君夜宴回。

复制 钱谦益 《擢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其八》
类型:

题含光法师像二首 其一

形式:

莲子峰头说法僧,青松骨格鹤仪形。 何当兀坐看云汉,应与虚空共讲经。

复制 钱谦益 《题含光法师像二首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