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河,黄河。
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
危槛:高高的栏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首中景抒情绝句,题中在上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方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中上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上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上河冰塞川”,也许想到“上河落天走东海,万里中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上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方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方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上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寇准介绍和寇准诗词大全

诗人:寇准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
复制作者 寇准
猜您喜欢

海岸送人歌

形式:

水荡荡兮归路长,圣人出兮波不扬。我送子兮蛟龙肠,安得从子归兮天苍苍。

复制 释函可 《海岸送人歌》
类型:

俗讴

形式:

海舶来,海舶不来无剪裁。 海舶来,海舶不来饱难挨。

复制 释函可 《俗讴》
类型:

月夜雪斋同诸子赋

形式:

奇哉吾辈犹在,绝域从他岁徂。 一片月明尽看,三更霜白重铺。 但能谈笑无倦,即与家乡不殊。 城晓乌啼客散,天高碛冷僧孤。

复制 释函可 《月夜雪斋同诸子赋》
类型:

山雪歌

形式:

山巍巍,雪霏霏。日夕随风栖涧石,夜寒和月照岩扉。 山杳杳,雪皎皎。雪在山头雪更高,山头有雪山逾老。 老僧爱雪兼爱山,岁岁山中自掩关。每到冬来必见雪,每到见雪必开颜。 我心与雪何相似,长欲空山抱雪死。纵令骨化定为冰,直至魂销应作水。 我常对雪寂无声,雪来见我如有情。昔日袁安今日子,相看相伴两忘形。 从来不愿销金帐,羔羊美酒斟还唱。人间行乐只片时,曲残酒醒身凋丧。 亦不愿高楼玉笛吹,梅花落处使人悲。此中何限江南客,对此安能不泪垂。 但愿深山荒寺里,尽日无人吾与尔。只恐春来尔不禁,寂寂相思从此始。 是时天地苦冥冥,山僧作歌山雪听。

复制 释函可 《山雪歌》

山路

形式:

山下溪横截行路,半冰半水马不渡。 山人难见声难闻,日暮微钟出白云。

复制 释函可 《山路》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