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自宽:自我宽慰。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鲍照介绍和鲍照诗词大全

诗人: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复制作者 鲍照
猜您喜欢

赠孔秉中考满复任郾城

形式:

先圣有孙子,家住西江湄。 积学企前轨,文采何陆离。 一朝膺鹗荐,飞步凌天池。 风云际嘉会,海宇同雍熙。 承恩佐名郡,莲幕暂栖迟。 牛刀虽小试,赞画靡不宜。 所贵在施设,宁惭职位卑。 宦游逾六载,朝夕任驱驰。 雅操厉冰檗,清苦恒自持。 寸心悉民隐,闾里无怨咨。 今秋辞洛邑,考绩来京畿。 铨曹严黜陟,三考固有期。 及兹命复职,庶以慰民思。 蹇予同里闬,托好深相知。 阔别已十载,道远音问稀。 都门一相见,握手心怡怡。 张灯话畴昔,有如消渴饥。 胡为不暂住,遽此叹睽离。 寒风正萧索,翘首雁南飞。 殷勤酌别酒,聊以写心私。 人生百年内,会合能几时。 愿期树嘉政,赠言比箴规。

复制 金幼孜 《赠孔秉中考满复任郾城》
类型:

礼部新建诸卿设宴落成遂赋此

形式:

南宫壮巍巍,落成在今日。 笾豆秩礼筵,衣冠集俦匹。 献酬各有仪,谐笑忘坦率。 千载幸遭逢,昌辰庆文物。 成礼贵无愆,终焉敢怠忽。

复制 金幼孜 《礼部新建诸卿设宴落成遂赋此》

讷斋为泥田周仲升作

形式:

君子尚古道,制行戒多言。 谨口不妄发,恒以讷为先。 酬酢合典则,终身远尤愆。 交游重敦朴,乡里推仁贤。 嗟彼寰中人,辨给若涛翻。 往往速咎戾,身名弗自全。 以兹贵守默,操制若管键。 高斋揭华扁,图史相周旋。 往来接朋好,终岁谢尘喧。 愿言服古训,永永期弗谖。

复制 金幼孜 《讷斋为泥田周仲升作》

日省斋为驸马赵晖赋

形式:

君子秉高志,夙负冰玉姿。 斋居静无哗,玩习书与诗。 兢兢日自省,名贤为之师。 力行务忠信,跬步恐或违。 讲授资劘切,宁敢怀自欺。 黾勉竟朝夕,念兹复在兹。 弘毅期远到,一息罔有亏。 作辍或靡常,德业因以隳。 况乃托戚里,忠孝实所资。 嘉猷思献纳,仰图赞雍熙。 作诗匪为颂,庶以效箴规。

复制 金幼孜 《日省斋为驸马赵晖赋》

九日宴集分韵得驶字

形式:

良辰不易得,流光疾如驶。 我行沗扈跸,三时留帝里。 倏兹届重九,朋从皆客子。 邀我开清宴,烹羔脍鲜鲤。 时蔬间枣栗,罗列亦盈几。 紫萸泛新酒,馨冽胜腊蚁。 喧呼热中肠,笑谈忘鄙俚。 酣歌引长剑,光芒照秋水。 仰视天宇宽,商飙飒然起。 候雁届新寒,霜菊犹含蕊。 遥岑晚逾碧,西山净如洗。 登高信非远,骋望增悬企。 幸兹会文饮,劝酬助深喜。 群公烂词藻,清芬播兰芷。 殷勤写衷素,抱拙惭虫技。

复制 金幼孜 《九日宴集分韵得驶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