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 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 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 刳(kū):剖开。 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龄:年轻的时候。 尚:喜欢。 遐:远。 异:奇异的美景、胜地。 搜:寻求。 涤:洗涤。 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灵隐寺》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邢昉《唐风定》:宏丽巍峨,初唐之杰,不必辨为骆、为宋。 孟棨《本事诗》:宋考功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第二联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也?”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偶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听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宋之问介绍和宋之问诗词大全

诗人: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复制作者 宋之问
猜您喜欢

驻静寄山庄题句

形式:

蒇事别吉宫,纡跸驻仙境。 寻幽藉散怀,即目聊探景。 今年来两度,前度梦幻等。 可以悟空空,何必犹耿耿。 冬山露本色,雪瀑垂峭冷。 谡谡闻松涛,万虑一以屏。 属咏亦已多,兹游欲静领。

复制 弘历 《驻静寄山庄题句》
类型: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

形式:

两浙昨逢灾,米价顿踊贵。 赈恤纵多方,补救仅稍济。 夏收今年佳,额手幸天赐。 秋初闻望霖,切切愁不置。 旋即报沾足,其苏方快意。 漕粟仍截留,采籴无所事。 以此争流通,市售转平易。 民获豆釜资,商收奇赢利。 乃知大造力,好生诚普惠。 追思去岁歉,愚民法轻试。 叫呶岂乐为,亦为饔飧计。 姑息虑易逞,教化惭未逮。 何如庆逢年,民生自畅遂。

复制 弘历 《浙省有收米价平减诗以志慰》

闻江南得雨

形式:

吴下昨秋稔,浙灾近呼庚。 牵连告籴多,米价卒未平。 黄梅今岁沾,早稻担石盈。 迩闻夏杪旱,晚田苦久晴。 南望伤我民,何时遇丰亨。 大吏来奏章,秋霖幸盆倾。 高原纵无济,下隰仍有成。 稍可救眉燃,安能释心怦。

复制 弘历 《闻江南得雨》
类型: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八 拟孟冬寒气至

形式:

平在临和叔,蟋蟀入床下。 朔风变严律,悽声来四野。 夜明散冷光,轮小顾兔寡。 感序自怦怦,为忆知心者。 睽阻几千里,携阔已三夏。 朝来谁叩门,双鲤忽在把。 重缄不忍开,翻恐愁怀惹。

复制 弘历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八 拟孟冬寒气至》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三 拟燕赵多佳人

形式:

燕姝宁台舞,赵女邯郸步。 阎易美服饰,曼睩工盼顾。 不丰亦不约,宜喜复宜怒。 古来巳称绝,汉武寄馀慕。 当户理瑶琴,能谱相如赋。

复制 弘历 《拟古诗二十首 其十三 拟燕赵多佳人》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