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温庭筠介绍和温庭筠诗词大全

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
复制作者 温庭筠
猜您喜欢

瞻园松石歌为陈东浦方伯作

形式:

昔有淮淝帝起凌江东,金陵始建吴王宫。 苍松白石传是宋元蓄,位置乃在西园中。 是时招徕天下雄,游赏时与匹士同。 谋画纷纶史述不可尽,故物矗立皆英风。 蒋山南徙新宫卫,松石遗在中山第。 君臣际遇自当年,景物萧疏成异世。 我朝奄抚江南陲,大功坊设行省司。 人言江宁使院天下冠,日月烟霞生古姿。 翠华临锡瞻园字,松石光辉又一时。 此邦有宅城西面,六朝松石名尝擅。 渔洋司李为题诗,贱子少年曾一见。 四十年来古松死,三品石徙金坛县。 呜呼于文襄,没乃返故乡。 何尝得一日,幅巾屣履苔石旁。 人事兴衰变倏忽,古迹销磨多慨慷。 岂如使院长清秘,冠盖频夸松石异。 自昔元依天子家,于今尚托诸侯帅。 使君动法前贤事,文章可传政可嗣。 倚石松前听松吹,谢公哀乐羊公泪。 好诵《甘棠》召伯诗,休偕异石菱溪记。 露砌风轩携酒尊,更邀白发醉芳园。 古今事往都须置,松石之闲别有论。

复制 姚鼐 《瞻园松石歌为陈东浦方伯作》

赠钱鲁思

形式:

少日怀贤甘执御,既老犹思身一遇。 朅来三载皖中居,惟对龙山如可语。 城外拍空江水流,云中引首时登楼。 东风忽有天涯客,青草生时吹泊舟。 裁诗作字皆非俗,意中正继开元躅。 信古方能见性情,遗今谁得加荣辱。 世闲口说何纷纷,未知天意于斯文。 凤凰五色偶鸣和,麒麟一角方超群。 有才如此诚难得,田舍秃翁长语塞。 邀君风露月明中,坐叹玉英人莫识。 却忆平生知子时,侍郎举族住京师。 安昌弟子闻张乐,谢傅家庭多咏诗。 樽前冠盖俄逾贵,室内孤嫠今莫支。 门户难留百年盛,文章要使千秋垂。 修名莫待荣华落,白日终令奴隶知。 频来莎砌同清暑,耽听狂言亦未痴。

复制 姚鼐 《赠钱鲁思》

感衰

形式:

朱颜相娱嬉,倏复为老丑。 每见长童稚,屡失故交友。 生平免夭折,得天谅已厚。 所志尚千百,为者才八九。 终非力所及,曷不歌鼓缶。 第恐日失足,尽隳平生守。 松桧晚弥荣,所以异蒲柳。 脩短未足论,请勿丧吾有。 心与逝者宁,道与存者寿。

复制 姚鼐 《感衰》

夏昼斋居三首 其一

形式:

中庭荣夏木,霭此南荣幽。 微风泛其阴,好鸟鸣相求。 乍聆已可怡,移时复悠悠。 未知古与今,此意有迁不。 愿言观吾生,托与万物游。

复制 姚鼐 《夏昼斋居三首 其一》

泊采石值沈南雷来为姑孰山长夜话因赠

形式:

江山俯仰皆吾旧,送我清风满襟袖。 双桡径度大江东,南徼云霞皆出岫。 高阁平临日月辉,倾岩下涌金钟奏。 空江远影吊苍茫,幽谷寒声生左右。 止疑万古谪仙人,念我平生寻邂逅。 那知玉趾向姑溪,正挂蒲帆出杭秀。 开尊丈室寘盘餐,烧烛深宵继穷昼。 小邑经师道自尊,荒村菜食容常瘦。 风搏秋泽见鸿翔,雷响春陂闻雉雊。 安有才如万斛泉,不汲王明藏井甃。 明朝我欲揽钟陵,未获为君停宿留。 祝君早起济当时,傥有音书寄岩窦。

复制 姚鼐 《泊采石值沈南雷来为姑孰山长夜话因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