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 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 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沾:润湿。 栖:栖息。 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chǔ):舂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伫立:久久站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抒情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黄琛:“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亦为一篇吟月思乡的上乘之作。它被世人传咏至今的原因,不在于他表达感情的直白和热情,也不在于其气势的壮阔,因为它既没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狂放豪迈,也没有‘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的威慑,它更以它的独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为后人所慨叹。” 刘辰翁:“亦自纤丽,与‘疏雨滴梧桐’相似,谓其诗枯淡,非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汾阳夫人挽词二首

形式:

借有百年在,都如一梦回。 幻生还复灭,仙去不重来。 乐色闲宵院,衣香秘夜台。 行人知令淑,哭送侍儿哀。

复制 蔡襄 《汾阳夫人挽词二首》

过泗州岭

形式:

二十五年间,三回共往还。 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 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 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

复制 蔡襄 《过泗州岭》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三

形式:

声教中原泰,恩仁万国临。 忧勤符帝梦,付与得天心。 箫吹凝寒气,云山敛夕阴。 还期千载后,歌颂莫知深。

复制 蔡襄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三》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六

形式: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

复制 蔡襄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六》

经林逋旧居二首

形式:

山色凝岚水色清,山云长与水云平。 先生来举持竿手,钓得人间亢俗名。

复制 蔡襄 《经林逋旧居二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